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今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針對記者問及保持匯率穩定的目標會不會影響到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易綱回應,實際上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市場供求為基礎,市場決定匯率,在整個匯率形成機制裡面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市場要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匯率是朝著市場方向走。
易綱指出,如何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維持匯率穩定,在過去這些年的實踐中,我們比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考慮貨幣政策要以國內為主,實際上,考慮貨幣政策的時候,主要是價格和數量這些變量,匯率在國內的考慮裡面應當是不佔重要地位。在國內的貨幣政策上,比如說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多高,都是以國內的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為主考慮。
同時,這個過程中有個匯率形成機制對整個經濟變量發生影響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中,要處理好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堅持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形成機制,它是市場決定的。中央銀行已經基本上退出了對匯率市場的日常干預。匯率市場的波動和一定程度上的彈性,對整個經濟是有好處的。一個彈性的匯率,實際上對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調節起一個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比如說去年,匯率還是相當穩定的,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最強的時候達到了6.28,最弱的時候達到了6.97,這樣一個波動的范圍,從高點到低點大概是11%。如果算波動率的話,去年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率是4.2%。這個波動率相對於歐元兌美元的波動率、英磅兌美元的波動率,波動率還偏小。歐元的波動率大概是7%左右,英磅的波動率8%左右,我們隻有4%。這反映什麼呢?反映了我們的匯率還是相對穩定的。但同時,這個匯率穩定不代表說匯率盯死了不動,匯率必須要有彈性,有個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才能起到我說的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在這兒強調,絕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的目的,也不會用匯率來提高中國的出口,或者進行貿易摩擦工具的考慮,這是我們承諾絕對不這樣做。
易綱認為,對外經貿摩擦應當比較理性地看待,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時間表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需要決定的,這樣我們受到的干擾就會比較少。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所以我們會堅定不移地按照這個時間表來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