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0日14:31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手機看新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2018年,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推進,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億戶﹔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
數據背后,正是創新驅動下涌現出的新動能。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
代表委員們表示,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基,也是市場制勝之道。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推進“互聯網+”,促進應用技術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傳統產業升級,工業互聯網賦能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一條幾十米長的生產線隻有兩名員工看守,客戶可以通過雲端,直接修改產品參數。”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列委員說,這樣的場景源自企業實施的智能化改造。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中國制造業迎來機遇。“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要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要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中佔得先機,必須依靠創新。” 海爾集團總裁周雲杰代表說, 目前海爾已經在全球投入13家互聯工廠,它不只是簡單的智能設備升級,更重要的依托智能設備升級,而是通過用戶全流程參與,實現了大規模制造與個性化定制的融合,實現大規模定制。“海爾互聯工廠以用戶需求為驅動,實現所產即所需。這是通過工業互聯網模式創新,實現了對傳統制造模式的顛覆。”
目前,我國已培育超過50家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萬台套。作為“智能+”最重要的載體,工業互聯網平台如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代表認為,從企業發展最核心的三個要點——降本、提質、增效來看,工業互聯網帶來的新技術、新模式都會逐步發揮價值。“國際一流制造企業的產品優秀不僅僅因為裝備精度高、品控嚴格,實現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數字化和全鏈條追溯也是重要原因。通過產品智能化聯網搜集產品運行數據,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優化產品設計、改進制造工藝、提升產品質量。”
“當前制造業正經歷一次‘格式化’改造,定制化設計、小批量生產和個性化消費,是傳統制造業要面對的新課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紅衛代表認為,要加大互聯網平台應用推廣,鼓勵更多小微企業和科創企業把工廠開到網上、建在雲端,邁出融入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的關鍵一步。
寧夏石嘴山市市長李郁華代表說,2008年,石嘴山市被列這全國第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創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約城市轉型發展的最大瓶頸。2017年,自治區黨委提出,石嘴山市要加快從寧夏工業的“搖籃”向科技創新的“搖籃”轉變,由工礦時代向生態時代轉變。這“兩個轉變”,其實質就是發展路徑轉變。
去年,全市非煤產業比重達到90%,科技金融眾創空間交易額突破110億元,電商交易額增長了85.5%。全市組建科技創新平台11個,組建了全國氰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投入增長了30.6%。“今年,我們將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借用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模式,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發展,讓老產業煥發出新活力。” 李郁華說。
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提升基礎支撐能力
“過去我們叫模具廠,如今叫智能裝備中心!”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裝備中心模具車間黨支部書記袁政海代表說,名字變化背后,是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公司現在引進了3D打印、數字虛擬仿真等技術,工人勞動時間減少30%。
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代表委員認為,壯大數字經濟,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和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正在成為各制造強國競爭的戰略高地。”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代表說,我國工業互聯網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但是在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仍面臨一系列難題。制造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仍面臨一些實際困難,主要表現為:
——不願轉。制造業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進行數字化技術改造,前期投資成本高,短期回報率低,企業內驅力不足,急需制定針對性稅收扶持等政策支持。
——不能轉。制造業企業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大量中小型制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以自身的能力難以實現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不敢轉。多數中小型制造企業面臨資金壓力較大,融資困難,不敢輕易轉型,呼喚成本更低、服務更便捷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促進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梁穩根代表建議。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利華委員建議,應進一步擴大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和供給能力,加快智能終端升級,推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更多傳統制造業企業上網入雲提供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
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這些降費政策實實在在,是建設高速寬帶網絡的長遠舉措,有利於助力創新驅動發展。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盡管我國科技水平與創新能力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科技支撐產業轉型的能力還不足。代表委員認為,發展邁向高質量,就要加大科技創新能力。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舉措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
“原始創新的短板,主要表現為基礎研究投入偏低,技術供給難以滿足企業對前沿技術創新的需求。”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副總經理余少華代表認為,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保障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應加強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建設國家實驗室和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
“打通產學研一體化的關鍵環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是目前企業創新亟待解決的問題。”新大陸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王晶委員說,政府應該成為校企之間溝通的平台,讓高校的研發與企業的需求充分對接起來,擰成一股合力,使得企業變“找尋需求”為“引導需求”“創造需求”,提升科研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率。
“要緊緊圍繞科技人員反映最強烈、最迫切的問題來進行科研管理流程再造。”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廳長王秦代表說,應賦予科研項目負責人更多自主權和決策權,建立以研發質量為導向的科研投入綜合評價制度,逐步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真正讓科研人員有信心、有定力抓好創新工作。(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韓鑫、楊昊、寇江澤、任江華、魏哲哲、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