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建設的“青海印記”愈發清晰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青海代表團開放日側記

人民網記者柴哲彬 付長超

2019年03月11日09:3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編者按】每年的全國兩會,各個代表團的“開放日”不僅是媒體記者關注的焦點,更已成為展現大會開放透明的窗口。這項始於2006年的兩會活動,已走過十三載的歷程。步入新時代,“開放日”更彰顯著全國各地開放的胸襟與自信。2019年全國兩會的“開放日”,人民網帶您一同見証。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全體會議現場。(人民網 付長超攝)

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青海代表團的開放日上,33家中外媒體的百余名記者早早來到人民大會堂青海廳,聆聽著代表們生動闡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入踐行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而帶來全新變化。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在青海落地生根而孕育的無限發展潛力。

“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區,青海旅游業向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邁進”“打造青海‘電力特區’為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奠定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從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一幅幅優美圖景都見証著我國大力推進生態保護的成果。越關注生態保護,青海的責任就越大﹔越重視保護生態,青海的價值就越大。

厚植生態保護意識,守護好中華水塔和綠水青山﹔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起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如今,美麗中國建設的“青海印記”已愈發清晰。

以青山綠水為底色

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青海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華水塔”,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滋養著大半個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了‘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其中一條就是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今年3月5日,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提問時說,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是青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遵循。

“2018年,青海統籌推進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制定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總體方案,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實現了‘一戶一崗’,全面建立五級河湖長體系,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權全部注銷……”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長劉寧說,青海將總書記的囑托始終謹記於心,相繼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建設舉措。

如今,從三江源到祁連山,從青海湖到昆侖山,青海生態保護建設成效明顯。青海湖日益“豐滿”,裸鯉資源蘊藏量比2002年增長34倍﹔藏羚羊、中華對角羚種群數量均比保護初期增長2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啟動湟水流域規模化林場建設試點,僅2018年就完成營造林406萬畝。

劉寧說,2019年,青海在啟動國家公園省建設,推進生態保護工程,促進綠色生產生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將突出生態的重要性、環保的前置性、治理的先導性,緊緊扭住國家公園省建設這個關鍵之舉,保護“中華水塔”,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美麗中國增色添彩。

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色

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正是在“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精神指引下,青海“橫下一條心”“啃硬骨頭”,在脫貧攻堅戰上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僅2018年,青海就實現了526個貧困村退出、17.6萬貧困人口脫貧,12個計劃退出縣也有望順利實現摘帽,易地扶貧搬遷完成“十三五”總工程量的97%,光伏扶貧實現全覆蓋,12萬農牧民吃上“旅游飯”。

開放日上,面對中外媒體,王建軍做出了鄭重承諾,“精准脫貧就是要實現絕對貧困人口‘清零’,今年確保現行標准下剩余的1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7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7.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交出一份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青海地處高原,自然條件艱苦,山高路遠,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的現象比較突出。”全國人大代表、西寧市市長張曉容接著說,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深化醫改作為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中間點,全面推進“健康青海2030”行動計劃,各族群眾健康水平確實有了明顯的提升。

“青海全面推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三分之二以上的縣就地就診率達80%以上。這幾年衛生健康事業的投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95個,覆蓋所有的公立醫院和339個鄉鎮以及社區的醫療機構……”

今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2018年青海省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了96.8%。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慶菊,向記者們介紹了教育控輟保學的青海經驗。

20世紀70年代末。孔慶菊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需要撫養包括她在內的7個孩子。“當時家裡實在沒錢了,5個哥哥和1個姐姐把唯一一個上學的機會留給了我。他們為了緩解家庭的困境,早早就走出家門,外出打工。”但如今,對於這個在教育領域耕耘了20多年的基層代表來說,家鄉的變化是令人欣喜、令人振奮的。

她說,“根據全省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會議通報,門源縣7至15周歲學齡人口不在中小學學籍系統人數為1047人,按照‘一個不能少、一天不能耽擱’的要求,縣鄉開展了拉網式排查取証工作,並及時上傳証明資料核減,採取有效措施,對輟學學生進行勸返復學。截至目前,不在學籍系統中的1047人實現‘清零’,先后共勸返輟學的學生125人返校就讀。”

以高質量發展為亮色

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明確要求,提出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著力培育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有序開發民族地區特色優勢資源,提高民族地區產業結構層次。

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也特別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劉寧就推動青海綠色發展方式提檔升級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我們作出了指引和方向,也是對我們工作的進一步的要求。”經濟發展不應該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舍棄經濟發展“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青海雖然經濟總量不大,但綠色GDP總量佔有較大份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綠色能源、綠色產業、綠色消費、綠色農牧業為架構的綠色發展方式,初步實現了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要素與效率共同驅動、效率與創新聯合發力的轉變。”

劉寧說,青海將扎實推動“一優兩高”,堅持綠色發展,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和消費結構轉型。發揮冷涼干燥、清潔能源豐富的氣候和地理優勢,多元文化薈萃、聯疆絡藏的文化和區位優勢,地處江河源頭、礦產資源豐富的生態和資源優勢。

他介紹,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青海將重點在以下方面發力。一是以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為基礎,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二是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化直至零使用行動,打造全域綠色有機農牧業產品,提升產品品質,培育特色農牧業品牌。三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要求,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四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以此來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實現生態價值的保值升值,以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以生態報國彰顯青海擔當。” 劉寧堅定信心地說。

大美青海風光無限,綠色發展願景可期。 

(責編:羋金、蔣波)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人民小廚,上菜了》
    2019兩會進行時
    兩會全媒派
    兩會聽我“蔣”
    兩會夜歸人
    兩會KPI
    微信圖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圖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時刻
    微信截圖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圖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