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今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賀德方、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有記者提問,平時採訪科研人員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苦惱,科研是探索未知的,可是申請預算的時候,卻要把一年甚至幾年之后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到了具體用錢的時候,打醬油的錢又不能拿去買醋。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科研經費包干制改革試點。請問,這次改革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會在哪些領域有突破?
王志剛表示,科研的不確定性、未知性,以及預算要求的具體化,這個矛盾確實存在。主要是出發點不同,科技人員按照科研規律,特別是基礎研究、前沿探索,路線的不確定性,方法也是多路徑性。但是作為管理者,總希望能夠有一個確定的管理方法。這兩個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不光中國存在,其他國家也都不同程度存在。
“但是,怎麼理解這件事情?我們在科研管理方面,特別是經費管理方面,怎麼改進工作?”王志剛說,首先,是信任為前提。我們對廣大科技人員給予充分信任。在政策制定上,激勵是導向。但是信任為前提,不能沒有監督﹔激勵為前提,總還是要有約束。所以,我們改革的重點就是怎麼樣以激勵、信任為出發點改進管理。
第二,包干制本身是個手段。“我看到這個包干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一種責任,信任越大,實際上責任越大,授權越多,責任也是越大,壓力越大。”王志剛說,作為政府來講,實際上是要把包干制跟“放管服”結合起來。它是一種“放”,但是“放”不等於不管,只是管的方式、管的理念會發生變化。
另外,改革可能會讓自由探索更多一些。在基礎研究方面,自由探索為主,但是也有一些目標導向、任務導向。技術創新方面以任務導向、目標導向為主,同時也有自由探索的內容。所以,有很多關系要處理好。科技部將按照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征求科技界的意見,最后形成一個試點方案。在試點中把它不斷推進、不斷完善,最后變成一種新的科研經費和項目的管理方式,通過改革來激發我們的創新主體、科研人員有更大的積極性,有更大的自由度,有更多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