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林露)“落實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必須人才先行,打造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矩陣’,形成基礎能力人才、源頭創新人才、產業研發人才、應用開發人才和實用技能人才等多類型人才並重並用的局面。”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議案中寫道。他已經連續多年在議案中提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建議。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通知,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2014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企業迎來了一股創業潮。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到1011家。
目前,國內部分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學院,設立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課程,以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人才梯隊建設也在下移。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等內容正式進入了全國高中“新課標”。“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缺乏,始終是制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塊‘短板’。但是,面對巨大、迫切的市場需求,這些舉措的力度顯然還不夠。”劉慶峰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
就在來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前一周,劉慶峰與安徽蕪湖市相關領導一行前往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視察調研。這家高校由科大訊飛與傳統高校相結合,基於“校企聯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而發展起來,以人工智能為教學特色,目前已經初見成效。例如智能制造柔性生產線,僅用36道環節就可以組裝一部iPhone手機,人工智能教育正在這批在校大學生中開花結果。在此次調研中,劉慶峰特地體驗了學校的機器人模擬對抗賽和智能制造柔性生產線。
科大訊飛AI-LAB(人工智能實驗室)
“用AI產業帶動AI教育,用AI教育促進AI研究,將AI研究投入AI實用,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將繼續努力探索,推動AI產業發展並進入良性的循環。”劉慶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