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江蘇奮進腳步不停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開放日側記

人民網記者 陳曦

2019年03月11日20:3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編者按】每年的全國兩會,各個代表團的“開放日”不僅是媒體記者關注的焦點,更已成為展現大會開放透明的窗口。這項始於2006年的兩會活動,已走過十三載的歷程。步入新時代,“開放日”更彰顯著全國各地開放的胸襟與自信。2019年全國兩會的“開放日”,人民網帶您一同見証。

江蘇代表團開放日現場。(人民網記者陳曦 攝)

春早人勤。6號下午2點,位於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的國二招賓館3樓大會議廳,氣氛熱烈,101家媒體的153名記者架起了“長槍短炮”。這裡是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會場。

一年多來,江蘇省委省政府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作為統領一切工作的總綱,圍繞“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積極推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均衡發展等各項事業穩步前進。

綠色發展 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首先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

“要結合江蘇實際,認真學習領會蘊含其中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並以此來加深對政府工作報告及國家決策部署的理解和把握。”婁勤儉深情地回憶,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兩會期間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的時候,就對江蘇安排過三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就是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這些年,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全力抓好工作落實,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部署推動全省化工、鋼鐵、煤電等行業布局調整,優化結構,深入實施263專項行動,強力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對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應該有更高的站位,要學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江蘇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婁勤儉擲地有聲。

在接下來的審議發言中,生態文明建設成了大家的熱議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表示,從江蘇來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已首戰告捷,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解決了一大批多年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這些年來,江蘇的藍天一天一天變多了,身邊的小河一條條變清了。

“高質量發展並不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王天琦以昆山市為例,2018年該市的GDP增速達到7%,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總量達到了3875億元,超過了一些省,人均GDP超過了韓國。“這樣的經濟發展成就毫無疑問是能夠得到全社會公認的,但是否意味著發展就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呢?昆山的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昆山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5.3%,同比上升了3.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每立方米微克,同比下降了7.7%。無論是絕對值還是改善情況,都明顯好於全省平均水平。我們認為昆山就是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本。”王天琦自豪地說。

創新發展 激發高質量發展澎湃動力

江蘇是科教人才大省,創新實力比較強,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6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十二五”以來共有350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王澤山院士和錢七虎院士分別獲得2017年度、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對於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全省上下有高度的共識、有很好的基礎,蘊藏著磅礡的力量。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關於江蘇如何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時,婁勤儉背起了《流浪地球》裡的台詞:“‘發動機點亮的是全球三十五億人活下去的希望’。我想說的是,創新這部‘發動機’,點亮的是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婁勤儉說,盡管江蘇科技實力較強,發展一直走在前列,但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邁上中高端水平,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科技創新仍然是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要立足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緊跟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著力增強基礎研究原始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婁勤儉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江蘇推進科技創新的做法。

一是緊緊圍繞建設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加大創新力度,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空間信息技術、5G等研發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提升標准引導力。

二是集中力量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加大財政穩定投入,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統籌省內創新資源,擴大國際創新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落實“科技改革30條”,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充分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四是做實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提升創新一體化水平,構筑高水平“創新矩陣”。

婁勤儉說,相信通過不懈努力、持續發力,一定能把江蘇打造成為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策源之地、產業技術創新的蝶變之地、創新人才集聚的鳳棲之地、創新活力奔涌的豐沃之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要把教育現代化建設對江蘇發展的支撐力體現出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副省長王江指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要推動高校發展走在前列。人才支撐上,將深化職業教育,包括應用性本科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使畢業生更加符合社會用人需求。同時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力度和引進力度,使高等教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均衡發展 全面發力補足短板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江蘇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有大量艱巨工作要做,仍然有不少短板需要補上。

在回答江蘇在全面沖刺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如何補短板、抓弱項、攻難關這一問題時,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說:“我們將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也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堅持把生態環境高質量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增強老百姓的環境幸福感﹔對照既定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目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同時按照中央部署要求,與對口支援和幫扶地區一起努力,確保受援地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補足這些國家層面的短板,江蘇自然責無旁貸。

江蘇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2018年全省GDP總量達到了9.2萬億,人均GDP達到了11.7萬。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外,在其他各省(區市)中排第一。但蘇南、蘇北、蘇中的差異還是比較大。蘇中的人均GDP隻有蘇南的73.8%,蘇北的人均GDP隻有蘇南平均的43.89%。最高的縣和最低的縣相差十幾倍。

“就人均收入而言,江蘇的居民人均收入達到3.8萬元,除直轄市以外,位居全國其他各省第二,但城市為4.3萬,農村為2.1萬,城鄉比為2.26:1。平均數掩蓋了大多數,其實有2/3的人還達不到平均數,這就是收入的不均衡。”吳政隆理性分析道。

“還有,比如鐵路高鐵,我們的總裡程在全國排在第11位,如果按照百萬人擁有的裡程來看,我們排得更低了,到30位了,這也是我們一個突出短板。”吳政隆一一舉例后說,“我們將認真梳理排查,進一步查薄弱找不足,拉長短板,補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過硬成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果還有很多群眾住在破舊的房子裡,這樣的小康肯定不是老百姓認可的小康。”全國人大代表、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宿遷總體經濟實力還不強,為此,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從一開始就統籌考慮幾大關鍵性問題,一定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多方的力量進行整合。

“既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用好群眾勤勞之手,同時用好市場無形之手,吸引各類資本積極參與。”張愛軍表示,宿遷將進行科學管理,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把這件事做到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深諳“木桶理論”的江蘇人,正在全面發力,決不讓一塊“短板”拖住飛速前進的步伐。

除生態發展、創新發展、均衡發展等話題外,記者還就一帶一路、交通運輸、全面小康、對外開放、港口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提問,代表們一一作答,思路清晰、措施具體、語氣篤定,一個充滿活力而自信的江蘇,令現場記者深受感染。

在走出會議室的過道上,部分被記者圍堵的代表,依然面帶微笑,耐心回答。記者看到,代表們的臉上,寫滿了自信與開放,也寫滿了責任與擔當。  

(責編:吳亞雄、張桂貴)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策劃

    《人民小廚,上菜了》
    2019兩會進行時
    兩會全媒派
    兩會聽我“蔣”
    兩會夜歸人
    兩會KPI
    微信圖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圖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時刻
    微信截圖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圖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