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养老保障网 需要“三个柱子”来支撑

2019年03月07日07:33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麻辣财经

今年两会上,作为“国家账本”的预算报告如期亮相。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将继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算上这回,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是十几连涨了。这个“大礼包”一落地,等于让咱爸妈的退休金又“多收了三五斗”。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49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7.9%;65岁以上1.67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1.9%。预计到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55亿。应对人口老龄化,时间紧任务重,重中之重就是实现“老有所养”。

对此,人们最关心两个问题:

一是钱从哪里来——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的钱够吗?这两年,多个省份爆出养老金存在“缺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二是如何提高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基本养老保险是“全覆盖、保基本”的,属于养老的第一支柱。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哪些制度创新来扩充全民养老资金储备、提高居民养老水平?

别急。算家底,咱的养老金“整体有结余、后备有补充”;说保障,三个支柱的政策框架已经搭起来了,相关政策也在陆续完善,织密百姓养老保障网,“后招”有很多。

为养老“资金池”引源头活水,做强第一支柱

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会出现养老金缺口吗?答案是:不会。

先看退休人员的“小账本”:至2019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连续15年上涨,跑赢了CPI也跑赢了GDP。14年连续小幅慢调,累计效应非常可观,老百姓充分分享了改革发展的财富蛋糕。横向对比,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

再看国家的“大账本”:财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约5.8万亿元,支出约4.9万亿元,年度结余9700多万元,滚动结余7.5万亿元,其中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5万亿元,可支付14—17个月的所有职工的养老金。

为什么部分省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甚至出现基金缺口呢?受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流动提速等综合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退休人员抚养比出现较大差异。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73个在职员工抚养一个退休老人,但劳动力流入省份比如广东,是8、9个在职员工养一个退休老人,养老金支付压力很小;而劳动力流出省份比如东三省,抚养比已经低至1.3:1,养老金收支矛盾凸显。

2018年7月起,我国实施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调剂比例从3%起步,未来将逐步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山东省去年向中央上缴调剂金39.4亿元,今年还将增加贡献额度。

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基金的实施方案,截至2018年底已有18家央企完成划转,金额达750亿元。北京大学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下一步,应制定如何以股权分红弥补养老基金缺口等实施细则,“把这笔钱收好、用妥,切实发挥国有资本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充作用,有效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

“为养老资金池引源头活水,未来还应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钟茂初委员建议,未来可考虑将国有土地转让收入、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收益、具有长期稳定税源的税收等,按一定比例划转养老保险基金。“各种社会保障之间应建立‘联动’关系、发挥‘互助’作用,比如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基本完成历史使命的情形下,可以考虑转化为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高养老基金使用效率,需要建立激励适度、约束有力、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刘兴云代表认为,应进一步调整完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缴费基数等计算办法,进一步调动参保缴费积极性。同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统支,在更大范围内增强基金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技术的飞速进步将为未来解决养老难题提供更多物质支撑。现在3个在职员工养一个退休人员,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军的加入,一个在职职工带着十个机器人“富养”一个退休老人的情景,绝不是空想。

用好市场这只手做大二、三支柱,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国际上一般认为,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才能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老年保障水平。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约为40%,这个水平在国际上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人说了,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不低,那为啥一退休就感觉收入差了一大截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在发达国家,个人退休时拿的钱不仅有基本养老金,还有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这三笔钱凑到一起,退休的收入跟工作时相比,才不致于出现大的落差。

也就是说,需要企业年金为主的第二支柱和居民个人投保商业养老险、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为主的第三支柱,形成“三足鼎立”,才能达到70%—80%的替代率,共同支撑起全民养老保障网。

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仅有8万多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2300多万人。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已达3.91亿左右,可见这个“第二支柱”还很弱。

企业为什么不积极呢?首先,是否建立企业年金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不能强制。此外,麻辣姐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与其拿出一笔钱交给机构去运营后、还要交一笔管理费,不如自己投资更有底,很多职工也更欢迎企业将相关支出直接发到手中,拿现钱。

为提高企业投保企业年金积极性,2018年,相关部门对《企业年金办法》进行完善,与以前的《试行办法》比,调低了企业缴费比例上限,同时规定了企业当期缴费分配至职工个人账户的最高额,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保,另一方面也防止有钱的企业通过年金渠道避税,拉大行业、企业间的收入差距。

此外,新办法明确了企业年金方案变更、终止,以及中止和恢复缴费等内容。放宽了待遇领取条件、完善了领取方式,职工达到领取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也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对原来没有参加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有企业年金有利于完善职工薪酬体系,展现企业良好文化、增强人才吸引力、稳定职工队伍。

在第三支柱即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方面,2018年相关工作终于“破土动工”——福建省、上海市、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19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期一年。业内人士预测,在2019年5月1日之后试点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从国际经验看,建设养老第三支柱,金融行业是主力军。2018年养老目标基金“试水”,全年有40只基金获批,市场反应积极。平安基金养老金投资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目标养老基金以公募产品作为主要的投资标的,由专业投资团队管理,根据投资者的年龄特征动态调整组合配置方案,选择阶段性最适合的公募产品进行配置。这类产品的推出是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改善家庭资产配置,及推动养老体系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共同打造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郑伟说。

其实,“第三支柱”不仅为居民提供养老资金来源,还能把资金和丰富的养老产品结合在一起,为居民提供综合成本更低、质量更优的养老服务。比如很多医养结合项目,养老社区、养老院就直接和个人商业养老计划挂钩——居民投保了商业保险后,就拿到了养老院的入门券,未来的保单分红可直接支付日常的养老费用。

“养老金是长期优质资金,与市场深度结合后,一方面,可以把居民养老‘雪球’做大;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压舱石’,为实体经济输血给养,夯实让全体居民‘老有所养’的经济根基。”郑伟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曲哲涵 李心萍)

(责编:帅筠、蒋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