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用创新释放“效率红利”——杨元庆代表眼中的联想转型“密码”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从事实体经济几十年,经历了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升级等过程,他深深感受到,传统优势渐退的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用创新释放“效率红利”。
近年来,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转型阵痛凸显,制造业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是继续压低成本,还是“动手术”转方式?很多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对此,杨元庆有着深切的体会。过去几年,联想相继收购摩托罗拉和IBM两个“巨头”的相关业务,带来管理、品牌、文化等不少环节的“水土不服”。艰难的架构整合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联想业绩报表一度不太理想,发展也面临质疑。
“之前的‘红利’正在减退,必须寻找新的机会。”杨元庆认为,向效率要“红利”是企业最重要的机遇。
战略升级、模式升级、管理升级,瞄准经营效率,对企业架构的重塑释放了生产力;多元化布局智能终端、构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不断完善算法,聚焦创新效率,对智能技术的储备和布局激发了潜力。
去年第三财季,联想由上一年同期净亏损近20亿元人民币转为净利润16亿元人民币。
探索中,杨元庆发现,效率不只是联想转型的“密码”,更蕴藏着制造业升级的方法论。
一次工业互联网服务,让他看到了市场潜力。
联想通过工业互联网帮助一家石化企业实现炼油智能化改造,原油转化为汽油的效率提升了0.5至0.9个百分点。零点几个百分点,意味着一条850万吨的催化裂化生产线年净利润或将提升几千万元。
智能技术可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样也能化解市场效率的难题。
比如推动供需平衡。“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较为精准预测三个月以后的市场需求,越预测、越学习、越准确。”杨元庆说,如果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增强智能等技术相结合,我国制造业有望在智能时代获得新优势。
转型智能制造、拓展智能服务……杨元庆认为,当前的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来一场“智能革命”。
为此,他连续两年都带来了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的相关建议,并持续调研论证。今年,这些建议则进一步聚焦于通过智能技术释放“效率红利”。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表述让他内心澎湃。
“这不仅是联想的选择,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向。”杨元庆说。
石油石化、钢铁冶金、家电服装……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正逐步扩大范围,不断催生出新的增长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造出柔性生产、协同制造等模式。
工信部明确,将构筑支撑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网络、创新网络应用,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一场由智能技术牵引的制造业效率变革,方兴未艾。
在杨元庆看来,未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等平台会不断将创新资源快速汇聚,为“双创”注入活力。应用探索与推广这些技术模式将是制造业下一阶段的发展主线。
“这一切只是个开始。”杨元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