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告别马桶、小童接送,看代表破解上海民生小事

2019年03月09日07:45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3月7日上午,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虹桥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副书记朱国萍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团全团审议中,讲了3件普通的小事,引发了在场代表的强烈共鸣。

  “最近有两个居民找我帮忙找阿姨,没想到看了好几个都不满意,要么年龄太大,要么素质太差,要么开价太高。”

  “快递小哥为了抢时间,一边看手机,一边骑车……每天,全国因为快递外卖车辆造成的交通事故不计其数。”

  “中国现有1.76亿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承受巨大的养老育儿压力。”

11

曹可凡(左一)、花蓓(中)等代表在酝酿并提出议案、建议 田泓摄

  “事关老百姓,小事就是大事。”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支书记沈彪代表道出了民生的轻与重。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李克强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目标,在上海被形象地概括成“老小旧远”。

  “老小旧远”指的是养老体系和养老服务、幼儿托育和青少年教育、旧区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乡村振兴四个方面的问题。这自然也是人大代表关心的话题。

  用长三角的新宽度,解决养老的新问题

1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服务 田泓摄

  先说“老”。上海提出,重点是加强养老服务,深化长护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新增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00个助餐场所、7000张养老床位,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镇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薄弱养老机构的改造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去年考察了上海、无锡、嘉兴等地的8家养老机构。这次两会,她带来了有关打造精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和推动长三角养老产业一体化发展3份建议。

  她建议,统一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标准,把握老人特性和需求,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养老顾问制度建设,对长护险参保对象进行结构预测,制定相应对策方案,进一步明确覆盖人群的政策实施口径。统一养老服务质量标准,构建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全过程管理及质量监管系统平台,建立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育和管理机制。

  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养老产业结合,加快智慧养老建设。可在社区养老紧急救援体系、养老用品共享租赁服务、社区照料监测大数据系统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和尝试。

  用长三角的新宽度,解决养老的新问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为东部沿海大中城市解决养老难、难养老提供了新的战略空间,建议养老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先行先试,尤其可以先在示范区内先行实施。

  说做就做,小学生校内课后延时服务落地

  再说“小”。上海提出,重点发展托育服务,促进托幼一体化,制定实施托育服务发展计划,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

  对此,上海已经用实际行动回应百姓呼声。就在两会召开前,上海宣布,推行小学生校内课后延时服务。自3月20日起,在提供原有到下午5时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对家庭按时接送仍有困难的学生,将免费课后服务延时至下午6时。课后服务原则上覆盖到所有公办小学,覆盖所有确有需要的小学生。

  据调查,上海已有约98%的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不能按时接送孩子放学的困难。

3

改造后的上海虹口区春阳里民居,实现了厨卫独立 资料图片  

  私人订制,让老城厢告别拎马桶

  说起魔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楼林立。事实上,繁华背后,上海目前还有17.8万户家庭要在“拎马桶”,主要集中在黄浦、杨浦、虹口、静安四个中心城区。

  所谓“旧”就是加快旧区改造。上海提出,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完成45万平方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代表说,上海在全国最早提出城市更新的理念。中心城区旧房改造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腾笼换鸟式的商业开发,二是改造后居民原地回迁。原地回迁很受居民欢迎,但改造难度很高。

  这几年,建工集团参与了虹口区春阳里等老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的改造,在完整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为每家“私人订制”,实现了每户厨卫独立,告别了拎马桶的历史。这种改造方式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三块地”改革收获乡村振兴红利

4

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曹子琛摄

  最后是“远”。重点是帮扶困难农户,上海将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提高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生活困难农户的收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

  “崇明作为上海最大的郊区,必须自觉担负使命,自我加压,勇做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先行者。” 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代表表示,崇明区农村“三块地”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红利”显现。

  “到本月底,我们将实现农村承包地的100%确权登记,让农民安心。”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地的集约产出,前提是确权。唐海龙说,截至2018年底,崇明的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86%。崇明区正积极探索农业的“两无化”——无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崇明正在试种一种水稻,售价高达50元/斤,但还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崇明区鼓励农民依法有偿自愿退出宅基地。崇明有不少本地人在市区开出租,有的在上海市区购置了房产。“这些人不但自己不会回崇明了,他们的后代也不会再在崇明发展。”崇明区探索在镇中心统一规划,集中造房,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在农村房屋改建过程中,政府要积极为村民寻找更多的选项。“可以让农民自己建,也可以帮他们代建。”唐海龙表示,代建的优势在于规格、风格、质量能统一,但选择权在农民手中。

  唐海龙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集体经济最宝贵的资源。崇明区在坚持集体性质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调整土地功能,由原来以工业为主,转变到如今的康养、文化旅游为主。土地功能的调整带来了土地的增值,每亩租金由原先的3000元上升至2万元,农民的收入更多了。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代表们言谈间浓浓的民生情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和煦温暖。(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田泓)

(责编:帅筠、蒋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