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的信任千金难买(天天聊两会)

张  贺

2019年03月1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在参加两会的众多全国人大代表里,来自贵州的代表韦祖英给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韦祖英和丈夫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回到家乡发展刺绣产业之前,他们在广东打了5年工。2011年,她返回家乡开办刺绣厂,利用在大城市里学到的经验,带领乡亲发展刺绣产业,使全村收入增加10倍,顺利脱贫。

  韦祖英所在的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基本是老弱妇孺。青壮年流失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缺少年轻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困难重重。据农业农村部调查,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接近1900万,但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轻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农村采访时,面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不少村干部表示,村里缺少了年轻人,连笑声都少了。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短板也在人才。乡村工作机会少、收入低、生活条件不如城市便利,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以韦祖英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能回到乡村,体现出先富不忘后富、大家一起致富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扎根在许多人大代表的心里。

  我不禁想起了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尚志市鱼池乡新兴村党支部书记金东浩。他曾说过,自己当了30多年村干部,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想赚自己的钱,你就别当村干部”。有公司以年薪20万元聘请金东浩,但他拒绝了,他说:“我不是为了钱而工作,全村老百姓都富了,这是我的最大心愿,是我的初心。”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兴办各种产业,村民们家家住上了新房、开上了汽车,就连下地干活也开车去。19岁入党那年,金东浩看了一部外国电影,富裕美丽、干净整洁的国外乡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什么时候,我们村子也能变成那样呢?”这个梦想在踏实奋斗了30多年后变成了现实。

  不同的年龄,同样的情怀。韦祖英、金东浩们不计个人得失、甘心为民造福的追求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需要大批有才华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农村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舞台,只要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片土地就会无私地回报你。乡亲们对韦祖英、金东浩们的信赖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在乡亲们的眼里,身边的致富带头人就是最可爱的人。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11日 11 版)
(责编:何淼、袁勃)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