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孙婷婷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在答记者问时,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80万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就是其中之一。
“农村真的是‘希望的田野’,而且田野上能长出美丽的花朵。关键是要有我们这一群‘育花之人’。”鲁曼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希望在乡村振兴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鲁曼’回到家乡,到最需要的岗位和最艰苦的地方去,带领大家一起追梦。”
3月9日下午,在江苏代表团讨论会休息间隙,鲁曼代表(右)与钱加艳代表就如何更好履职展开讨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
作为85后,鲁曼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选择返乡创业?”
“因为爱情,因为热血,更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守在家乡的乡亲们富起来。”
2011年,鲁曼辞去白领工作,脱下高跟鞋,和丈夫廖正军一起甩起膀子,在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开始了火鸡养殖创业之路。
“那时候在农村,大学生回乡是一件很丢脸的事。”鲁曼至今仍清晰记得村里人的白眼和嘲讽,“他们看我这个白领在鸡舍挑粪,以为我是被骗回来的。也有人说我们两个大学生,辞去好工作不要,脑子进水了。”
没有等待而来的辉煌,只有奋斗出来的幸福。
凭着一股韧劲儿,建鸡舍、跑销路、开网店……,如今,鲁曼的火鸡生意年销售额1亿元,她还创办创业平台,先后引领高校毕业生、回乡人员、留守妇女等近4000人次创业,公司投入天使资金扶持创业队伍。“好在再苦再累都坚持了下来了,现在越干越起劲!”鲁曼笑着说。
在鲁曼看来,有知识、有眼光、有资源,懂政策、懂市场、懂技术,是她能够创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时代“新农人”的必备技能。“一定要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去中间化、去物流成本、去包装成本、去损耗成本,让利于农户、让利于消费者,才能打通整个环节。”
不鼓励所有年轻人都返乡创业
“你知道我在这一条路上挣扎了多久?吃了多少苦?碰了多少壁吗?”在鲁曼看来,“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返乡下乡更重要,而不是呼吁所有青年都回农村。”
这些年,鲁曼接触过不少“新农人”,愈发感觉到,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没有钱、没有资源,还要承担外界压力,比留在城市创业更难。其中,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无法实现后续的学习,没有‘贵人’能给他们指点。”
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经验。“体力上的苦并不算什么,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才是真的苦。创业当中常犯的错误,创业者要具备什么,我们都要总结经验、找到方法。再辛苦,不要辛苦第二次。”
鲁曼建议,搭建平台,借助高校、企业的优势人才资源,探索与高等院校、企业等合作,发挥智囊团优势,为想要返乡和已经返乡的青年提供智力支撑。“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农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经验,而不是回到农村碰壁以后或者不适宜农村的状况再回到城市去。”
助力构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在鲁曼看来,再精准的扶贫,也是扶有志脱贫的人。“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了,干劲和热情有了,想法和点子自然也就多了。对于‘等、靠、要’之人,只能保证你过得去,但是不保证你过得好。只有努力的人才会过得好,想跟别人一样好,你就要去努力。”
如何拔掉贫困群众的思想穷根,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咱们别光给人家喊口号,没啥大用。”在鲁曼看来,绝不能重复以往只给钱给物不给技术的“老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告诉他努力的方法,今天种几棵,明天种几棵,第几天浇水、第几天施肥,每天一条一条的说清楚。”
精准扶贫还需强化制度保障。对此,鲁曼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给一线扶贫干部更多关爱。“我觉得我们对一线扶贫干部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表格为导向。因为干事的是他们。”
——让给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扶贫基金,吸引第三方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做好产业规划协同推进,要有调控性的,别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