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  促中外民心相通

本报记者  贾平凡  张  盼  刘  峣

2019年03月14日05: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图为2018年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感知中国—魅力陶瓷”活动现场,外国留学生在观摩陶瓷制作。
  (张婧婧供图)

  图为2018年11月28日,江苏省东海县外国语学校,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国际研修生兼外语老师身着汉服体验中国水彩画。
  张 玲摄(人民视觉)

  盘点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成果丰硕。

  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呈现快速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中外人文交流蓬勃发展,将有力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助于推动全球文明互鉴。

  文明互鉴  异彩纷呈

  震撼人心的舞蹈剧场,灵动惊艳的街头快闪,跨越万里的运河采风……2018年11月,在美国的伊利运河和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河畔,中国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完美诠释了中国大运河的千年古韵,也给当地民众留下关于中国文化的美好记忆。

  “自2014年5月首演以来,《遇见大运河》已经沿着运河走了5年了。”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介绍,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遇见大运河》演出为之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5年来,除了在中国大运河沿线的6省2市进行巡演外,演出团还先后走进法国、德国、埃及、希腊、美国、巴拿马6国的运河城市巡演,向世界讲述中国大运河的千年传奇,所到之处反响热烈。

  “在巡演中,每到一座城市,我们都会将当地特色的人文风情元素与剧情巧妙融合在一起,谱写一部没有句号的文明史诗。”崔巍说,运河文化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人文交流的重要连接点。世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才能迸发活力,引发共鸣。

  近年来,中国对外人文交流呈勃发之势,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步幅不断加大,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文交流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说, 2018年,中国美术馆先后牵头成立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丝绸之路国家美术馆联盟”,组织了20多个国家到中国美术馆办展,并组织相关研讨会。

  “许多国家美术馆馆长是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从北京到敦煌,一路上,他们为中国社会发展所呈现的蓬勃向上的气象赞叹不已。”吴为山说,中国美术馆从馆藏的61个国家3500件作品中遴选出224件,举办“美美与共”主题展,引发世界关注。同时,中国美术馆拿出代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大师作品,赴韩国、法国、墨西哥、希腊、德国等国家展出,所到之处,“中国热”火速升温。

  “2018 年,江苏省演艺集团自主拍摄的锡剧4K电影《珍珠塔》,斩获美国第15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奖’,江苏戏剧文化魅力征服国际舞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介绍,去年,借助“感知江苏”“符号江苏”“精彩江苏”等系列文化活动平台,集团完成对外文化交流项目43项,国外受众达 2.6万人次,足迹遍布英国、美国、冰岛、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张婧婧说,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行业背景、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先后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主办了20余次陶瓷工程、艺术、文化、教育类国际研讨会,并在韩国、中国澳门建设海外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探索实施中华陶瓷文化传播工程。其中,“JCI-WVU国际陶瓷艺术家工作室”项目,曾被美国国务院出版的《中美关系200年》列为“中美民间交往的典范和新高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在回顾过去一年中外人文交流成果时认为,中外人文交流不仅表现在大量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包括世界各国的机构和人员“走进来”。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消除了隔阂,凝聚了共识,巩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多元媒介  创新表达

  “人文交流在助力大国外交方面功不可没,其中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说。2018年4月2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参观精品文物展。2017年11月8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迎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走走停停间,千年沧桑,时空激荡,尽收眼底;而谈笑间,国与国交往的佳话也悄然嵌入历史的长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副院长曾小敏认为,人文外交具有其他外交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性:柔软似水、平和直观、易于接受。这种“柔”性和“软”性直抵人心,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和情感的沟通,使得人文外交在国家对外交往中被广泛运用,被誉为“外交中的外交”。

  除了元首外交引领人文交流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媒介和平台日趋多元,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不断创新,各领域人文交流的内容、形式、工作机制日益改进,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融入对外交往各个领域。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表示,随着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增强,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推动建立了中俄、中美、中欧等8个总理级的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动力。

  今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以及杭州亚运会将相继举行……从举办奥运会到冬奥会,体育赛事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国际体育界,中国正越来越多地承担体育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说,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举行就是一场“小外交”,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成就和城市面貌的窗口。

  去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太极拳传承人杨振河,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古城建立了太极历史博物馆。他认为,通过把中国的太极拳发扬光大,特别是扩大太极拳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并热爱中华文化。

  张婧婧表示,在英文中,China是中国,而china是陶瓷。陶瓷,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之一,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文化商品之一,现在也是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媒介。

  今年元宵佳节,名为“好山好水好人好茶,水韵丝路墨舞茶香”的中新文化交流活动在新加坡举行。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严彬表示,“好山好水”“好茶好字”是中国靓丽的文化名片,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把“美丽中国”、“绿色中国”介绍给更多人。

  以人为本  兼收并蓄

  未来,应如何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提高对外人文交流水平?

  许荣茂表示,要改进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虚拟平台,输出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外国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特别要做好青年群体的人文交流,为中外友好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还要支持新兴行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出海”,带动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走出去”,让“中国美学”和“中国智慧”成为人文交流中的亮点。

  中国文化要从“走出去”发展为被“请过去”,掌握“走出去”的主动权。吴为山认为,一是要选择好题材,不仅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传播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文化。二是要把握好态度,要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兼收并蓄,守正创新。三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大力推进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联盟的各项交流工作,全面夯实互联互通的文化基础。

  孙宝林认为,印刷是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除了做好研究保护工作,未来还要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印刷文化赋予现代的传播形式,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组织更多的海内外双向研学项目和文创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的印刷艺术之美,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李玲蔚建议,应当利用举办大型综合运动会的契机,在赛事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注重文化交流,重视无形的赛事遗产。

  “我非常希望让全世界的运动员对比赛场馆和北京冬奥会有强烈的归属感,为奥运留下运动员的拼搏故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透露,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将在奥运村中设计一系列文化活动,为各国运动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柯军表示,未来,在艺术实践中,要更注重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海外合作交流,讲好故事、传播理念、激发共鸣,让具有江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光彩。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东盟研究院院长宁凌提出3点主张:首先,加强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要使人民成为交流的主体,扩大中外民众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其次,强化特色,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最后,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引进海外先进的文化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文化需求。

  黄平希望,对外人文交流既要更加紧密地配合中国的总体外交,也要更加有针对性,形式也要多样化。同时,人文交流一定是双向乃至多向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责编:袁勃)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