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黃子娟、吳隆重)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27日下午舉行第三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甄貞,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採訪,分享公益訴訟故事。
近年來,我國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開展了保護長江黃河、保護“舌尖上的安全”等公益訴訟工作,辦案范圍逐步拓展,備受社會關注。在回應“公益訴訟如何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問題時,甄貞表示,當前要推動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工作,打贏保衛公益的“人民戰爭。”
公益訴訟是一種特別的訴訟制度,公共利益是人民的利益,公民個人發現公益受損害的時候,由於缺少專業技能和收集証據的手段,往往很難承擔訴訟重任,而檢察官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更能夠替人民行使這樣的職權,他們通過檢察建議,提起公益訴訟,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安全。
甄貞長期關注公益訴訟話題。她介紹,還在三、四年前,鄭州有一個公司未經行政機關批准,在黃河灘區建立了一個主題公園。建設過程中,行政機關曾9次作出行政處罰命令,但是都未能按下“終止鍵”。公園建成后,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嚴重威脅了黃河行洪的安全。檢察機關經調查取証,及時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最終全部拆除了所有的違章建筑。
甄貞表示,近年來,檢察機關服務長江黃河發展國家戰略,開展“一條長江,共同保護”“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通過檢察建議和挂牌督辦案件,辦理了一批公益訴訟的案件,與法院和其他行政機關聯手,使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一紙建議,一劑良方,查辦一案,治理一片,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公益保護的獲得感。”甄貞說,近年來,檢察機關在推進公益訴訟的過程中,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國家公益檢察制度,形成了維護司法公益的“中國方案”。
甄貞點贊檢察官稱,他們在辦理案件的時候,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的檢察理念,始終堅持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司法選擇的方案。面對制止侵犯公益的難點、痛點問題,他們敢於向前,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職責﹔他們聚焦大氣、水、土壤污染,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他們聚焦食品藥品、網絡外賣,維護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他們聚焦公共服務,維護消費者權益﹔他們運用“司法霹靂”手段,維護英烈光榮與尊嚴……真正做到了哪裡有人民群眾的訴求,哪裡就有“檢察藍”。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甄貞通過提案工作,推動公益訴訟制度更加完善。她表示,盡管公益訴訟姓“公”,但這絕不僅僅是檢察機關一家的事,需要平衡,需要維護,需要統籌社會的力量,做好“國家隊”“社會隊”的整合,檢察官應在其中起到擔當和向前的作用。
“我們要堅持低碳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出行,對侵犯公益的行為堅決說‘不’,打贏保衛公益的人民戰爭。”甄貞說,“讓我們共享美好生活,共享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留得住記憶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