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會”貫通

起草人告訴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背后深意”

人民網記者 孝金波

2020年05月22日20:4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開幕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新聞辦邀請了《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讀《報告》,並回答記者提問。人民網記者為您梳理十二個報告亮點。

一、談抗擊疫情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 

武漢和湖北是抗擊疫情的主戰場,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對於這一成績,《報告》裡面講,來之不易,成之惟艱。這充分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具有駕馭復雜局面的高超能力,具有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堅定決心,在分析判斷形勢、推動工作方面具有遠見卓識,同時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抗風險能力,彰顯了中國的獨特政治和制度優勢。

二、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這是大前提

疫情防控不能放鬆,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又不能等,民生就業的問題也不能等,怎麼辦?黨中央提出,要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確保疫情不反彈。在此前提下,要加快推進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報告》提出的判斷和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舉措,都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這個前提下部署和統籌推進的。

三、“六保”不是消極的目標任務

2018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較大的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即“六穩”。今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其核心就是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實現脫貧目標。“六保”是針對新情況提出的積極的、進取的而不是消極的目標任務。

四、提出對扶貧攻堅的針對性強、力度大的重要舉措

《報告》裡講了,到去年底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了0.6%。我國貧困人口已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下達了總攻令、吹響了沖鋒號。本來過去這幾年每年脫貧都是一千萬以上的力度、規模,今年隻剩下500多萬人,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帶來了不利影響,包括勞動力復工受到了影響、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的銷售出現困難等等,返貧致貧風險加大。為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報告》提出了針對性強、力度大的重要舉措。今年中國脫貧目標一定能實現,這意味著中國比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前10年實現,這是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五、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這既考慮了當前應對疫情沖擊的需要,考慮了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考慮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怎麼實施呢?報告給出了路線圖,那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同時也提出了重大舉措。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意味著經濟發展有勢能,有很多的內需增長點。

六、把“兩新一重”建設作為投資重點

《報告》提出的“兩新一重”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傳統的“鐵公機”、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最近一段時間,各方面都認為有必要擴大有效投資,但重點投向哪裡有不同看法。《報告》立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提出了把“兩新一重”作為投資重點。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經過反復研究考量確定的,同時也吸取了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既能促消費惠民生,又有利於調結構增后勁,具有一石多鳥之功效。新基建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滿足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縣城,順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縣城安家落戶趨勢,需要支持縣城強化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老舊小區改造也是需要的。傳統的“鐵公機”、水利、能源工程很多也都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兩新一重”建設,實際上體現了一種以民生為導向的、支撐內需擴大的重大方略舉措。

七、要用改革開放辦法,走出一條新路子

《報告》明確提出,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依靠改革開放的辦法,激發社會各方面的創造力,穩住就業、保住民生,消費自然就有了,消費有了就能拉動市場,就會帶動有效投資,就能夠穩住增長。改革開放是過去40多年推動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制勝法寶,這麼多年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這一法寶屢試不爽,現在同樣也不例外。《報告》中提出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舉措包括“六穩”“六保”,可以說念的是改革開放的“經”、用的是改革開放的“招”,走的是改革開放的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八、沒有提出經濟增長速度量化目標

《報告》沒有提出經濟增長速度量化目標,今年為什麼沒提增速呢?實際上,最大的因素就是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疫情走勢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感染者近500萬,每天新增人數仍接近10萬的高水平,下一步疫情發展趨勢誰都無法預知。二是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不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是說不重視經濟增長,不是說要任由經濟增速下滑。《報告》裡有一句話很重要,叫“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

九、財政政策重點是把資金用在穩就業和保民生上

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報告》提出了一些今年下一個階段要實施的政策,比如說財政政策的重點是把資金用在穩就業和保民生上,金融政策主要是保市場主體,就業和社保政策重點是把民生底線兜住。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經濟會逐步企穩回升,全年基本盤不會有問題,民生也不會有問題。我們不能簡單的看一項來確定財政政策的力度,一定要通盤的看今年《報告》提出的財政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的配合,包括財政政策的執行方式。比如穩就業、保民生的直接責任、直接壓力在市縣政府,今年建立了特殊轉移支付機制,這些錢省裡不允許截留,直達市縣基層,這是以前沒有的一種機制。今年抗疫特別國債和財政赤字的使用,是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直達基層,直接惠及企業和民生。

十、重視對外開放

今年的《報告》很重視對外開放。一是表明不管世界經濟怎麼變化,面對的外部環境多麼復雜,中國政府都會堅定擴大對外開放。二是繼續推進擴大出口,也要擴大進口。擴大出口方面,既要推進國際市場多元化,同樣也要促進出口主體多元化,就是金融、保險等支持政策要更多向中小外貿企業覆蓋,包括支持一些新的外貿業態。三是支持投資。今年,我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還會大幅縮短,還要出台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開放,都會大幅拓展。四是我國營商環境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還要強調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標國際,打造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中國今年在困難的時候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面對困難,我們不是把開放的步伐放慢了、力度縮小了,恰恰相反,我們今年在擴大開放、引進外資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包括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制造業等領域開放,增設自貿試驗區等。

十一、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 加強失業保障

針對當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困難,《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舉措,目的就是為了穩就業。我們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採取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舉措。《報告》裡面講,去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除了減稅降費以外,還有一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政策,比如今年要繼續降低電價,繼續推動網絡降費15%。近兩年《報告》中的一個熱點,就是網絡資費不斷下降,每個人都從中受益,都獲得便利,方方面面都比較高興。

《報告》圍繞緩解當前小微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就業的困難,在金融方面也有一系列舉措,特別是在宏觀政策中提出要創新直達企業的貨幣政策工具等。今年對中國來講,穩住就業是最重要的,穩住了就業就保住了基本民生,這是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最大的成就所在。

《報告》提出,要加強失業保障,確保參保人員應保盡保,並且今年又提出一些新的舉措,比如過去規定參保未滿一年是不能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但是今年可以領取。又比如,有一部分農民工在常住地也可以領取失業保險待遇,對一些回到社區和農村的及時納入城鄉低保。

十二、《報告》從內容、形式、篇幅等都有很多變化

《報告》從內容、形式、篇幅等都有很多變化。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醫療衛生很多需要繼續推進的工作,如這幾年一直推進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公立醫院改革、醫保基金監管等等,因為篇幅所限都舍掉了。今年重點把一些應對新形勢的新舉措新辦法等寫出來了,其他的相對沒有寫到,但是沒有寫到的同樣重要,同樣需要持續用力開展,而不是說這些東西不寫就不做了。在今年的形勢下,《報告》必須集中重點、集中焦點,這也是社會各方的期待,我們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很多方面也都提出過類似的要求。

《報告》裡面提出的政策是基於對當前的形勢,包括對國際疫情走勢、國內疫情防控、經濟發展的態勢分析判斷基礎上做出來的。如果說形勢一旦發生超出預期的變化,《報告》裡也講了,對相關的政策將予以完善。我們出台政策要瞻前顧后,既要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也要考慮到可持續性。

(責編:孝金波、唐述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