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生銳代表:“大國工匠”傳承擔當 操作工人堅持夢想

2020年05月25日15:01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黃子娟、吳隆重)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採訪活動,2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

來自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加工中心的全國人大代表栗生銳,在回應“當好一名新時代產業工人需要怎樣的品質和擔當”問題時表示,在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下,隻要堅持夢想,刻苦鑽研,擔當盡責任,就能取得應有的成就。

栗生銳是一名制造飛機發動機的高級技工,年輕的“大國工匠”。

栗生銳表示,從他參加工作的第一天開始,老師傅們就對他講述“航發人”的故事,告訴他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他從一名學徒到加工中心操作工再到全國冠軍,從“遼寧工匠”到“中華技能大獎”,這當中經過無數個日夜堅守、千萬次技藝打磨,就是為了擔負起“航發人的責任,為了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傳承。

栗生銳介紹說,航空發動機加工中心每天加工的零件都是“高、精、尖”產品。“高”是指價值高,發動機價值與同等重量的白銀相當,有的高價值零件甚至堪比黃金,面對這樣的零件,每個工人都要有超強的抗壓能力﹔“精”是說精度高,微米級的精度要靠每個工人的手來保証,一絲一毫的馬虎都可能危及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尖”指的是工藝復雜、制造業的尖端,每個學徒至少需要經過一年以上的培訓才能上崗,因此需要大批素質過硬的高技能人才。

“高超的技藝都是練出來的,沒有任何捷徑。”栗生銳回憶,剛參加工作時,有一次操作失誤,刀具在零件表面劃出一道深深的刻痕,這道刻痕“仿佛刻在他的心裡”。為了不犯錯,必須讓最簡單、最正確的加工成為一種習慣,他反復訓練,直到手能感知誤差和變化,耳朵能聽出加工的細微異常,眼睛能判斷出是對還是錯……此后,他連續18年再沒出過一件廢品。

“我們非常幸運,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栗生銳說,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技能人才,遼寧也出台了很多人才激勵政策,通過技能競賽、人才獎勵、人才評價,他所在的企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年輕的“金藍領”,操作工和技術專家一起開展科研攻關,和博士、碩士一起投身生產實踐,以“栗生銳”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后,每年都承擔著重要的生產任務。

“我們深深感受到,在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下,隻要堅持夢想,刻苦鑽研,有多大擔當就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的責任,就能有多大的成就。”栗生銳表示,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要代表工人發聲,積極建言獻策。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栗生銳作為先進模范人物代表,參加了國慶閱兵觀禮。他說:“當發動機的轟鳴聲響徹在天安門上空,我熱淚盈眶,忍不住歡呼吶喊,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責編:吳隆重、陳羽)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對話地方領導
    高談客論
    部長通道
    代表通道
    兩會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