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 今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關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張軍在報告中指出,跟上、適應時代發展,扎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努力做優刑事檢察。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更保持社會長期穩定。1999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6萬余人降至6萬人,年均下降4.8%﹔被判處三年以上刑罰的佔比從45.4%降至21.3%。與此同時,從嚴規范經濟社會管理秩序,新類型犯罪增多,“醉駕”取代盜竊成為刑事追訴第一犯罪,擾亂市場秩序犯罪增長19.4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增長34.6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增長56.6倍。嚴重暴力犯罪及重刑率下降,反映了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人民群眾收獲實實在在的安全感﹔新型危害經濟社會管理秩序犯罪上升,表明社會治理進入新階段,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內涵有新期待。刑事犯罪從立法規范到司法追訴發生深刻變化,刑事檢察理念和政策必須適應、跟進。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檢察官依法履行指控証明犯罪主導責任,既是犯罪追訴者又是無辜保護者。對不構成犯罪或証據不足不批捕、不起訴的,較5年前分別上升62.8%和74.6%。全面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刑事訴訟法確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求檢察機關以在案事實、証據促進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認同量刑建議,同時聽取律師意見、細致做好被害人工作,辦案難度倍增、檢察責任更重。最高人民檢察院大力推進落實。去年12月適用率達83.1%,一審服判率高出其他案件10.9個百分點,有力促進了矛盾化解、社會和諧。
努力做強民事檢察。注重精准監督。辦好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引領價值的典型案件,發揮對類案的指導作用。大力整治虛假訴訟。紹興檢察機關發現一當事人頻繁起訴,同一法院為此作出生效裁判50件。涉案借條中出借人姓名空白、無利息約定,無支付憑証,被告亦缺席庭審,實為“套路貸”團伙為獲取非法利益打“假官司”。隨即監督撤銷原判、將涉黑線索移送公安機關,14人落入法網。
努力做實行政檢察。針對一些行政訴訟案件不符合起訴條件被駁回,訟爭問題未解,案雖結事難了,去年10月起開展專項監督,通過促進和解、督促糾正違法、給予司法救助等方式化解行政爭議,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和。一當事人認為其養老保險金從行政機關核准時發放有誤,要求從退休起補發,因超過起訴期限被駁回。檢察機關審查認為案涉當事人重大權益,起訴期限雖過,但行政行為確有不當,建議補發,問題終得解決。
努力做好公益訴訟檢察。牢記檢察官公共利益代表的神聖職責,深化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堅持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司法狀態。檢察機關與政府部門雖分工不同,但服務人民、追求法治的目標一致,公益訴訟並非“零和博弈”。推廣福建、山東等地圓桌會議和公開送達機制,形成整改合力。2019年發出的10萬余件訴前檢察建議回復整改率87.5%,絕大多數問題在訴前得以解決,以最小司法投入獲得最佳社會效果。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得到各級人大重視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專項報告並進行專題詢問,給予有力監督支持。(孝金波、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