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孟植良
向扶貧款物伸手必嚴懲﹔為美麗中國添彩﹔法治是最佳營商環境﹔把對孩子的保護做得更實、更細﹔關乎人民群眾的揪心事,人手再緊也要做到,工作再難也要做好﹔懲罰就要痛到不敢再犯﹔用心用情服務“最可愛的人”……昨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工作報告,一句句“接地氣”的話語彰顯了“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初心和使命。
件件回復群眾來信、依法推進掃黑除惡、保障涉案人合法權益,報告中一個個鮮活的數據、一件件“硬核”的措施,背后折射著檢察機關對人民負責的檢察溫度。
檢察溫度,體現在病毒肆虐時指導案例十連發的檢察速度。疫情期間,涉疫案件在各地的處理中出現一些差別。最高檢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的指示精神作為履職的根本遵循,1月30日便迅速出台辦案規范,在2個多月的時間高頻連續發布十批55個典型案例,創新以案釋法。期間,檢察機關共批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公訴2521人,同時依法不批捕576人,不起訴117人。在對傷醫擾醫等犯罪從嚴追訴的同時,對情節輕微的涉疫犯罪落實從寬政策,保障涉案人合法權益。
檢察溫度,體現在“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的檢察態度。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發展大局。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各位案件310萬余件,同比上升9.7%。批捕各類犯罪嫌疑人100萬余人,同比上升3%。對邪教組織犯罪、嚴重暴力犯罪、性侵財產犯罪等各類犯罪依法懲治。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檢察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8個指導性文件,對107起重大案件直接挂牌督辦,派出專家組督導孫小果案、杜少平操場埋尸案等重大案件,前后共起訴涉黑涉惡犯罪近10萬人。不放過也不湊數,省級檢察院對涉黑和重大涉惡案件統一把關,偵察機關以涉黑涉惡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依法不認定涉黑惡案件9007件,未以涉黑涉惡移送的,依法認定2148件。
檢察溫度,體現在對百姓信訪應回盡回的檢察制度。緊盯“告狀難”“申訴難”痛點問題,以百姓心為心,幫助群眾解決難題,是去年兩會上最高檢做出的庄嚴承諾。去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收到群眾來信近50萬件,7日內做了程序性處理回復率100%,3個月內對辦理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答復的答復率99.2%。用新時代“檢察速度”傳遞“檢察溫度”,百姓覺得“你用心在關注我的事”,去年檢察機關受理的首次同比上升23.3%。然而,件件回復不是關鍵,案結事了才有價值。為推動群眾反映問題的解決,最高檢採取檢察長接訪、創新“檢察開庭”、開通網上辦信、開展信訪積案清理活動等措施,推動群眾反映問題的解決。人民的檢察官用“真情”干“真事”,對百姓的事情“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著落”。
檢察溫度,體現在弘揚公平、昭彰正義的檢察法度。檢察機關不光是公平正義的守護者,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和法治進步的引導者。2018年昆山反殺案引發全民“圍觀”,最高檢指導江蘇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撤案,成為了正當防衛的典型案例公開發布。2019年,最高檢又先后指導地方檢察機關依法辦理了福州趙宇案、淶源反殺案等系列正當防衛案件,讓正當防衛“挺直了腰杆”,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觀念深入人心。
不用揚鞭自奮蹄,尊重保障律師權利、懲治網絡犯罪、慎捕慎訴依法保護民企、落實“一號檢察建議”保護未成年人、落實“三個規定”避免干預司法……幾年來,檢察機關面對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迎難而上,擔當作為,讓檢察溫度溫暖在司法辦案的每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