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少華 孫亞慧
2021年03月05日06: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
回首2020年、回顧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時期,這句話不斷得到驗証。
中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能夠有力推進,脫貧攻堅戰能夠取得全面勝利,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能夠不斷落地……這些巨大成就,從根本上說,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發揮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對此感受更深。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代表委員,請他們結合自己的實踐和心得,暢談“中國為什麼能”背后的制度優勢。
最可靠的領導力量
“事實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領導力量。”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都表達出同樣的感受。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余梅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打了個措手不及。隻有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勇於奉獻,自覺接受政治考驗和黨性考驗,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使命、體現了擔當作為。
“中國堅持群防群治,全面發動群眾,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效,各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彰顯著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多麼偉大。”作為社區工作者,余梅深有感觸。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勞動南路派出所民警郝世玲對記者表示,過去一年再次証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這次戰疫中充分體現出來。”郝世玲說,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採取有效措施,以快速控制疫情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為前提,在全國范圍開展動員,付出巨大經濟代價也在所不惜,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價值取向。
中國制度優勢明顯
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彰顯制度偉力、發揮制度根本保障作用。
4萬多名建設者逆行出征,僅用10多天時間先后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回顧這段經歷,全國政協委員、中建集團副總經理周勇說,這凸顯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背后體現的則是中國制度的優越性。
“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夠進行如此廣泛的社會動員和資源整合,形成社會合力。”周勇說,正是這一政治優勢,不斷強化著全社會的集體意識、國家觀念、家國情懷,激勵人們同心同德、無私奉獻,匯聚起共克時艱、共渡難關的磅礡力量。
“回顧一年來,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我深切感受到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周勇說。
8年來,脫貧攻堅使得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近億,創造了人間奇跡,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說:“這一偉大成就的取得,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他認為具體表現在黨的堅強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形成“全國上下一盤棋”的頂層設計,並開展強有力的組織落實。
事實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取得了讓世界矚目的成就。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GDP同比增長2.3%,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
余梅感慨,通過抗擊疫情,中國再次向世人詮釋和証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中國還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力所能及地援助其他一些遭受病毒威脅的國家和地區,展現了大國風范和擔當。
集中力量乘勢而上
代表委員們普遍表示,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的一大制度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韋震玲告訴記者,202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攜起手來乘風破浪,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贏得了諸多令世界矚目的驕人成績。
韋震玲細數,過去一年來,我們打贏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決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航天事業飛速發展,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一樁樁成果、一件件大事,印証著中國共產黨不畏艱難,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奮進的果敢勇毅,以雄辯的事實向世界表明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020年,中國授權發明專利達53萬件。與此同時,中國在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正在向世界展示著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校長匡光力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國家有關部門組織戰略研究,遴選有意義的項目,經費保障有力。同時,充分尊重領銜科學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決策權,集中人力進行科技攻關,發揮多方面人才的智慧和力量。”
匡光力認為,必須繼續保持和發揚中國長期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優化管理機制。“中國科學家要敢於領先,敢於提出國際上還沒有或領先國際現有水平的重大項目。為此,我們要鼓勵創新,給失敗多些寬容。”
作為回國創業的海歸,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對記者表示,正是由於國家對科技創新越來越重視,對人才越來越重視,創業創新環境才會不斷優化,這些都展現出中國的制度優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排在首位的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我切身體會到國家有關創新驅動的頂層制度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的改革舉措也在穩步推行。中國擁有巨大市場,我相信在舉國推動科技創新的制度優勢下,科技企業一定會有更寬廣的舞台。”袁玉宇說。
圖片說明:
圖①:2021年1月8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公安局交警孫臣頂著寒風上崗執勤。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圖②:2020年2月2日,在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症隔離病房,戰疫一線醫生黃霞正在記錄患者病情。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圖③: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圖為文昌航天發射場測控大廳內,航天科技人員慶祝發射成功。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圖④:2020年7月13日,江西鄱陽昌江圩江家嶺段,一名戰士肩扛沙袋奔向堤壩處。
時 雨攝(人民圖片)
圖⑤:2021年2月28日,觀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月球樣品001號·見証中華飛天夢”展覽中參觀“月球樣品001號”。
杜建坡攝(人民圖片)
圖⑥:2020年12月28日,世界最大跨徑拱橋——廣西平南三橋正式建成通車。
李 縱 馬博彧攝
圖⑦: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2020年12月25日拍攝)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攝
圖⑧:2020年12月19日,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刀盤正在吊裝。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圖⑨:國產大型客機C919。
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圖⑩:“十三五”時期,“蛟龍”探海、大飛機首飛等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圖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准備進入西太平洋,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2017年6月13日拍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
圖⑾:2020年11月27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並網成功。圖為11月26日拍攝的該機組外景圖。
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