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進委員: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下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

黃玉琦

2021年03月10日09:1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

脫貧攻堅成果如何同鄉村振興實現有效深度銜接?“十四五”時期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民網對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進行專訪。

推進鄉村全面發展 為建成成色更足的全面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人民網:《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理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義?

朱曉進:“鄉村振興”是一篇立足當前和著眼未來的“大文章”。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有賴於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和高水平的發展。立足當前,必須實現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以鄉村的全方位的整體性的發展和進步,為建成成色更足的全面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十四五”期間,步入小康社會的鄉村,也將邁出現代化的步伐。著眼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鄉村依然是關鍵,因此,《建議》列專章闡明了對“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明確提出,要“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深化農村改革”,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四個方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和主要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因此,我們要從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來認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要從“全面推進”這一系統性方位來深刻理解《建議》的精神內涵和工作要求,積極投身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

振興鄉村農業產業 助力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

人民網:《建議》中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要“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對此,您如何理解,有何建議?

朱曉進: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必須首先從“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入手。農業生產承擔著守好適應國計民生需求的糧食安全底線的重大責任。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還有一些必須盡快補齊的短板和弱項。以耕地問題為例,我們面臨的不僅是如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量”的問題,而且面臨如何不斷提高耕地產出效益的“質”的問題。

鄉村振興首先是鄉村農業產業的振興。提升農業生產的產業化程度,既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建議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業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提升農產品的高質量產出。

從鄉村振興的長遠發展著眼,要努力拓展產業空間,不僅要發展現代種養業和鄉土特色產業,還需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和鄉村信息產業,要注重引導鄉村產業沿著同一產業鏈不斷由低端向中端和高端延伸和發展。要讓農民看到在鄉村職業發展的前景,為回鄉創業和留鄉創業農民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為他們搭建實現“鄉村夢”的平台。鄉村農業產業的振興,可以助力“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提升”。

創新體制機制 注重平衡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與均衡性

人民網:對於“十四五”期間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您有何建議和思考?

朱曉進: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國將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期,但對於脫貧地區來說,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從而為下一步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並建立和完善防止返貧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以確保脫貧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更加扎實。

隨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仍需要有體制機制的創新來鞏固脫貧工作成效,要在有效性和均衡性方面完善資源配置的體制機制,並且“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其現實意義也正在於此。

脫貧攻堅的實踐和經驗都在提示我們,脫貧攻堅必須與當地整體的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融合,各個具體的脫貧項目必須得到整體的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支撐,脫貧攻堅成果才能真正得到鞏固﹔隻有將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有機融合,與特色小鎮建設、生態環保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深度融合,才能使脫貧攻堅成果真正得到拓展。

因此,各級政府在“十四五”的工作部署中必須要以長遠的可持續的眼光,去認真考慮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何確保廣大農民由脫貧致富奔小康順利邁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提高農民科學素質 讓鄉村教育成為鄉村振興“新動能”

人民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

朱曉進:鄉村振興是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一場嶄新的革命,同時也是農民走向自身現代化的一場自我革命,廣大農民必須在這場革命中切實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增長本領才干,增強思想道德修養,提振精神風貌,提高文明程度。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要以人的現代化發展帶動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千千萬萬的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需要一支強大的“三農”建設隊伍,需要一大批鄉村振興各領域的人才。

農民整體的現代化能力水平和素養將決定鄉村振興的質量。因此,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在教育農民。要構建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適應的鄉村教育體系,真正讓鄉村教育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一要加強對農民建設新農村能力的教育,讓農民增長真本領,要通過發展鄉村職業教育助推鄉村的人才振興,讓更多的農民通過職業教育掌握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的本領,能夠就地就業創業,能夠為鄉村振興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

二是要提升鄉村基礎教育的質量,使農村的孩子有平等的機會成就人生夢想,為整體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通過發展鄉村“大教育”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要加強對農民的精神文明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自立自強、向上向善﹔要加強對農民建設新農村能力的教育,讓農民增長真本領,能夠為振興農村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要通過各種教育渠道,有效推動廣大農民深化對鄉村振興戰略中主體地位的認識,從而增強農民自身的身份認同感和角色歸屬感﹔要加強對農民的文化藝術教育,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要加強對農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其內心植入深深的“鄉土夢”和進取精神,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會有力量,鄉土才能成為“熱土”。

廣大農民日益提高的現代化素質以及由農民內心生發出的生活熱情和熱愛家鄉、心系鄉土的熱忱,一定會成為農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努力奮斗的不竭力量源泉。

(責編:宋子節、申亞欣)

特別推薦

    微信截圖_20210303093807_副本
    微信圖片_20210303095853
    微信截圖_20210304145010_副本
    2021 我給兩會捎句話--地方領導--人民網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