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說熱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將適老化觀念有效融入社會治理

馬昌 宋子節 王欲然

2021年03月10日09:46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傳民聲、匯民意、聚民力,今年是人民網第20次推出全國兩會調查欄目,鄉村振興、社會保障、教育問題等熱詞排在前列,備受網民關注。這些熱詞背后緊系民生,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關注和未來“十四五”重點發力的領域,人民網推出“委員說熱詞”系列報道,採訪多位政協委員就網民關注熱點進行探討,建言獻策。

2021年人民網全國兩會調查結果柱狀圖 (制圖:王瀟瀟)

2021年人民網兩會調查結果出爐,超過520萬網民參與調查選出了10個最關心的“兩會熱詞”。截至2月28日,在網民投票選出的10個最關心的兩會熱詞中,“社會保障”位列第二。

“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兜底線、織密網,社會保障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完善嬰幼兒撫育服務

為家庭照護和機構照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生育與照護兒童方面的調查中,53.5%的網民認為“學齡前兒童看護難,托育服務待完善”。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家庭為主,托育補充’的原則。這既順應了0-3歲嬰幼兒成長發育的規律,符合在家庭中養育嬰幼兒的中華傳統美德﹔也體現了父母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的法律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說。

但相較於群眾對優質普惠托育服務的現實需求,王培安指出,當前托育服務發展仍然面臨資源供給不足、優質資源較少、入托難現象﹔照護人員准入門檻低、專業化水平不高﹔托育機構發展不規范,服務標准不統一,質量有待提升﹔機構運營成本高,多數機構無利甚至虧損運營,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王培安表示,需要各級政府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為家庭照護和機構照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具體來講,比如全面落實產假政策,鼓勵地方政府探索試行育兒假、產休假,鼓勵用工單位靈活安排工作時間﹔支持脫產照護嬰幼兒的父母重返就業崗位,並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就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支持﹔通過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保健服務,為家長及嬰幼兒照護者提供兒童早期發展指導。”王培安補充道。

提高“醫養結合”水平

加快推進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建設

“老有所養”關系到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獲得兩會調查線下受訪者與網民的普遍關注。有網友留言說,希望能給失獨老人多一些關懷,加大醫療保障力度,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有安全感。調查中,64.3%的網民認為,要“著力解決失獨、失能老人長期照護的難題”,62.8%的網民認為需“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扶持政策”,57.3%的網民認為要“加強對養老機構監管、完善養老配套設施建設”。

王培安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在老齡化加速的同時,高齡化趨勢也開始突顯。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人口老齡化”既是國家大事,也是百姓關心事。“老有所養”關系到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網民們普遍關注。在“如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養老服務水平”調查中,“著力解決失獨、失能老人長期照護難題”“提高‘醫養結合’水平”“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扶持政策”等選項佔比較高。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表示,解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問題,不僅要解決醫養資金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與之相伴的老齡護理服務,特別是高齡失能老年人員照護問題。而長期護理保險可以有效銜接老年人群的醫療和養老問題,有望高質量高效率地解決老年人的健康護理和日常護理問題,從更深層次推動醫養結合的發展,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孫潔認為,我國需進一步構建和完善長期護理保險相關政策,加快推進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建設,積極發揮保險業在“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大局中的作用,促進長期護理保險和醫養服務業的發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將適老化觀念融入社會治理各項工作

本次調查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是社會保障領域中網友投票最多的選項。55.9%的網民關注這一話題。

孫潔指出,目前我國商業養老金融發展相對滯后,主要體現在過度依賴“第一支柱”,“第二支柱”覆蓋面相對不足。此外,“第三支柱”代表性產品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規模非常小,並且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比較嚴重,價格也比較高,缺乏足夠吸引力。

對此,孫潔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擴大“第三支柱”覆蓋面﹔加大對“第三支柱”產品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開展養老金融教育。

此外,圍繞老年人需要,進行適老化改造也受到王培安的關注。他表示:“適老化設施人人都用得上,越早建設,越早受益。”

對此,王培安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快改造基礎設施。通過財政補貼、社會力量參與等方式,對老年人居家、社區和公共場所等各種環境加快適老化改造。

二是改造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場景,讓互聯網應用“適老化”,避免老年人陷入“數字鴻溝”。深入開展智慧助老行動,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積極改善老年人網上辦事體驗,確保共享科技創新成果。

三是在社會治理中多些適老化思維,將適老化觀念融入社會治理各項工作中,體現在全社會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的全過程,推動實現全齡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創新的老齡化社會。

(責編:宋子節、申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