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孝金波、甘海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扶贫搬迁也不是简单地挪个窝,还得铺好路。”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过去五年,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脱贫的头号工程,仅黔东南州搬迁30.8万人。
“走出大山以后,搬迁群众更加关心生计问题,尤其是干什么、吃什么。他们担心搬到城里以后没了营生,挣不了钱。”胡国珍介绍,黔东南州在搬迁社区准备了很多就业机会,如通过扶贫车间、文化旅游、公益性岗位等,户均可以解决就业2人以上。同时,还加强技能培训,在搬人的同时也搬文化。
以黔东南州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方黎湾社区为例,社区内的“妈妈制造”扶贫工坊参与者都是易地扶贫搬迁妇女。“以前她们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现在她们在家门口做刺绣、蜡染、银饰等传统手工,每个月的收入就有两三千元,既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孩子,又发展了富民的产业,还传承了民族手工技艺,可谓一举三得。”胡国珍说,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如今成了市民,出门就有学校、医院、公交、商场等,社区已成为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幸福家园。
胡国珍表示,下一步黔东南州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衔接,抓好集中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社区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