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首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這是財政部部長劉昆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黃子娟、王秀芳)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開啟,財政部部長劉昆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採訪,解讀政策舉措,回應社會關切。
“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在劉昆看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要求。
劉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財政支出要提質增效,用得其所,回應人民的需求,讓老百姓更多受益,發揮更好的效果。”如何做到這一點?劉昆也談了自己的理解。
2021年,各級財政部門將依法依規征收,嚴禁征收“過頭稅費”,虛增財政收入,不因財政收支矛盾大而違法違規增加群眾、企業負擔。同時,提高支出效率,通過優化結構、加強管理、快速直達提升資金效率。
“要防止鋪張浪費,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節用為民,把錢花在刀刃上。強化績效管理,切實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劉昆說。
劉昆介紹,積極的財政政策強調更可持續,覆蓋內容很廣,體現在今年的預算安排上,有三個特點:財政政策保持基本穩定,不急轉彎﹔與今后年份的財政政策做好銜接,留出空間﹔堅決做實化解財政風險隱患,持之以恆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堅決防范基層“三保”支出風險,確保財政經濟穩健運行、可持續。
“要算大賬、算長遠賬”
減稅降費是穩企業、保就業,促進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
“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減稅降費規模超過7.6萬億元。特別是2020年,在財政收支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我國持續公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的規模超過2.6萬億元。
“各級財政要算大賬、算長遠賬,克服眼前收支壓力,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更好發展。”劉昆表示,財政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著力完善有關政策,讓企業有更多的獲得感。
近年來出台的增值稅改革、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制度性的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實施。適時退出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對2020年出台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在研究論証基礎上,部分適當延長執行期限,部分到期后停止執行,不搞“急剎車”。
此外,在落實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收減免力度,鞏固和拓展政策成效,提高小微企業的活力和發展后勁。同時,加大對各類違規涉企收費的整治力度,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三亂”行為。
今年又增加100億元
談及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劉昆表示,過渡期內,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將保持總體穩定。今年,中央財政專門設立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規模達到1561億元,比去年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加了100億元。
同時,現有財政轉移支付將繼續向脫貧地區傾斜,突出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推動均衡發展。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使用涉農財政資金,推動鄉村振興。
此外,財政部將積極落實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支持防止致貧返貧監測預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穩定脫貧人口就業,幫助持續增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各級財政將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劉昆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