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06: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3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隻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這三個“要求”,對認識和解決中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領域看,高質量發展“不能有短板”。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內涵更加豐富,外延不斷發展,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解決好這些問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也就意味著,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能有“短板”,而是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科學布局,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全面立體的獲得感。
從空間看,高質量發展“一個都不能少”。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內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基礎、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各不相同,破解發展難題,必須精准施策。如果把高質量發展僅僅視為經濟發達地區的事,而欠發達地區靠透支資源、破壞生態來實現所謂“區域均衡”“彎道超車”,無疑是南轅北轍,欲速不達。各地區隻有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才能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比如,青海肩負著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在謀求高質量發展時,青海就必須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
從時間看,高質量發展“咬定青山不放鬆”。“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躍上新的大台階,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但我們要看到,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破解這些問題,絕非旦夕之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務必保持戰略定力,長期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在“十四五”時期砥礪奮進。
王俊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