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二〇二一年三月九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通過)

2021年03月10日06: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主席團: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了國務院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在對《綱要草案》進行初步審查的基礎上,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的審查意見,又作了進一步審查。國務院根據審查意見對《綱要草案》作了修改。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勝利完成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勝利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總體來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經過五年持續奮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台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將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再接再厲,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亟待增強,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尚存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要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綱要草案》總體可行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國務院提出的《綱要草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符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的目標和要求,體現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安排總體可行。建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三、做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做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為此,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調動全社會特別是企業創新積極性,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穩定支持機制和創新服務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資金使用效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二)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需求側管理,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依托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國內大循環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三)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區域合作互助、區際利益補償等機制,更好地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共同發展。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參與和引領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國際合作。健全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

(五)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加快完善現代財稅體制,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優化稅制結構,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推動建立現代金融體系,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前提下有序進行。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穩妥推進金融領域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六)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動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有效銜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提高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保障勞動者權益。保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收入差距。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和托育服務保障機制。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完善基層醫療衛生保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七)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安全發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確保糧食安全,提高良種自主可控能力。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規劃管控。維護財政金融安全,壓實監管責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確保生態安全,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災害防治能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以上報告,請審議。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2021年3月9日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0日 05 版)

(責編:趙欣悅、楊光宇)

特別推薦

    微信截圖_20210303093807_副本
    微信圖片_20210303095853
    微信截圖_20210304145010_副本
    2021 我給兩會捎句話--地方領導--人民網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