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代表:聚焦“十四五” 启航新征程

蔡继明代表:分类施策补短板强弱项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21年03月11日13:3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 (梁秋坪)“乡村振兴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分类施策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长期研究土地制度的学者,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是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此,蔡继明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第一要务也是产业兴旺。农村地区最重要的产业是农业,振兴农业需要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因此要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只有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就业,完成由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现有耕地才能流转到少数种粮大户手里,从而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县城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但短板弱项正是内需潜力所在。”蔡继明分析道。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不同类型的县城功能定位不同,其短板弱项也各异,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政策也应有的放矢。”“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补短板强弱项,蔡继明建议,根据县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自然资源禀赋、距离大城市(含特大、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远近和交通条件等,将现有县城划分为主要的四类进行分类施策。

一是已具备设立县级市或区条件的县城,要发展综合型产业,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直接升级为县级市或区。

二是比邻大城市或位于特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可发展服务主导型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通,为大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及乡村旅游、休闲居住、医疗养老等各种服务。

三是较偏远但有特殊资源禀赋的县城可发展工业主导型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农旅结合、康养产业。

四是远离城市且无特殊资源禀赋的县城,可发展农业主导型产业,为周边农村居民来县城居住、就医、教育、养老、休闲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蔡继明强调,其他的县城应主动选择减量发展和收缩型战略,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区域人口与土地空间配置。

(责编:梁秋坪、杨成)

特别推荐

    微信截图_20210303093807_副本
    微信图片_20210303095853
    微信截图_20210304145010_副本
    2021 我给两会捎句话--地方领导--人民网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