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履”程·委員說

全國政協常委楊偉民: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的“韌性”來自四個方面

趙芳 柏鑫

2022年03月08日15:3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對於2021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7%。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如何理解2021年經濟增速?在經濟發展的后背有哪些支撐因素?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名義GDP從101萬億元到114萬億元,增量約13萬億元人民幣。在楊偉民看來,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成就的背后是中國經濟的“韌性”:

在制造業方面,楊偉民指出,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快於8.1%的GDP增長,制造業的GDP佔比也有所提高。“這主要在於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制造能力、配套能力都非常強,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韌性’來源。”楊偉民表示。

第二個“韌性”在出口方面,2021年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我國強大的制造能力。而且,我國的出口已經不再是以服裝玩具這些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

第三個“韌性”是在民營經濟方面,2021年私營工業企業的增長速度為10.2%,快於國有企業和其他類型的企業。“我們過去的出口,主要是依靠外資企業,現在已經被民營企業。”楊偉民表示。

第四個“韌性”在數字經濟方面,“目前,我國主要是兩大數字產業,第一個是服務業當中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第二個類別是計算機通信和設備制造業。”楊偉民指出。

在採訪中,楊偉民表示:“如果讓我總結政府工作報告一個亮點的話,我覺得這個亮點之一就是著重關注民營企業,無論是財政,貨幣,增長的目標的設定等等,各項政策的出台都是在服務市場主體,保障就業。”楊偉民說,“在這些政策真正地的落地落實以后,我們一定能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張若涵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熊旭、崔東)

最新報道

    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特別策劃

    “兩會有你 每日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