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周靜圓)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要建設科技強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需要打牢基礎研究的根基。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建議,要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受訪者供圖
“沒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就很難做出原創性、變革性、顛覆性的關鍵核心技術。”丁奎嶺說。2018年起,教育部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但是面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和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仍需進一步加強與優化。
“目前,我國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還存在組織力度不夠、保障投入尚需加強、人才的數量與質量仍需加快提升等問題。”丁奎嶺進一步解釋道。
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丁奎嶺提出從“有”“穩”“興”三個方面進行改善。
“有”,即加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有組織的科研。基礎研究應從瞄准重大科學問題、國家戰略需求上轉變,要將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作為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線。同時,高校應綜合利用政策、資源和評價等方式,整合力量,協同各類主體,打開學科邊界,深化學科間跨界交叉,產出重大、前沿科學突破。
“穩”,即對於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投入要穩定。加強前沿科學中心建設,引導匯聚人才,發起、凝練大科學計劃,聚焦“從0到1”的原創研究和顛覆性前沿技術探索。
“興”,即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人才興則科技興,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發揮引育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制定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專項,建立交叉學科發展引導機制,把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有效結合起來,提高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