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0日16:53 来源:湖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张宝艳代表。 受访者供图
沈仁芳代表。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昊晨 摄
潘碧灵委员。 受访者供图
殷红梅代表。 受访者供图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华大地,处处呈现生态优美、诗意栖居的动人画卷。
南飞北归、迁徙繁衍。珍稀候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性物种。近年来,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反映的正是中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变化。它们的飞翔轨迹,展现着神州大地生态文明进步的足迹。
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联合吉林日报、新华日报、贵州日报,跟随一只中华秋沙鸭,感受迁徙途经地所见所闻;连线湘吉苏黔四省代表委员,共话生态环境之变。
美丽的长白山,我的故乡
【讲述】
中华秋沙鸭:大家好!我是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目前地球上濒危的物种,被称为“水中活化石”“鸟类大熊猫”,与大熊猫齐名,比扬子鳄还要珍稀。
我出生在美丽的长白山。在这里,我与小伙伴们学会捕食,学会躲避天敌、飞行等各种本领。
听长辈们说,许多年以前,我们在长白山居住的树木被大量砍伐,找不到筑巢的家,鸭族种群慢慢减少。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包括老青杨树在内的一草一木都被保护了起来,仿真人工鸭巢成了“爱心产房”。这里有专职的保护与科研团队、全方位的监测系统,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的鸭族数量也因此逐年递增。
每年,长白山第一场粉雪飘落时,我和家人们就会向着温暖的南方出发,寻找绿意盎然的栖居地。走,跟着我们一起出发吧!
【云对话】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吉林省是中华秋沙鸭的主要繁殖地之一。作为来自吉林省的人大代表,我十分关注中华秋沙鸭保护工作。近年来,吉林省河岸保护、水质状况等持续向好,为野生动物活动、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华秋沙鸭种群在此恢复和增长,彰显了吉林省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在我的家乡通化市,中华秋沙鸭同样备受呵护。近年来,通化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通化建设发展大局,进一步明确生态优先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通化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广大市民从绿水青山中获得了生态幸福感,也让鸟类栖息环境大为改善。目前全市有鸟类300余种,其中就有中华秋沙鸭。每年,市里都会举办“爱鸟周”活动,带动市民自觉保护鸟类栖息环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如何保护好中华秋沙鸭,给它们提供更好的繁殖生存环境?
我了解到,吉林省将中华秋沙鸭纳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野生动物保护的重点物种,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华秋沙鸭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0年)》,足见对中华秋沙鸭的重视。
保护中华秋沙鸭是一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首先要重视栖息环境问题,给它们一个舒适的“家”。例如,建设生态河流岸带、整治河道环境、适度投食等,为中华秋沙鸭繁衍生息提供优质的栖息环境。此外,还要广泛宣传教育,组织志愿者深入企业、学校、社区等开展宣教活动,让公众了解保护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的良好氛围,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画卷。
保护好大自然赋予吉林的绿色生态禀赋,是吉林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将“美丽吉林”打造成为叫得响、喊得亮、推得远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新品牌,让中华秋沙鸭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栖居江南水乡,沉醉“幸福乡”
【讲述】
中华秋沙鸭: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有宽阔的水域和大片的植被,自然是我们首选的越冬地之一。
深秋时节,我和家人们从北方老家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在这里,碰到了野鸭兄弟。我们一起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热闹极了。到了晚上,我们露宿在苇丛中或岸边的树上,好不惬意。
在太湖停留憩息时,常听野鸭兄弟们说,过去成团的蓝藻挤占了生存空间,如今经过系统治理,浅滩湿地恢复了,还有了湖面人工生态浮岛。所有太湖入口和重要防控点位,加装了挡藻导流围隔,人类朋友用上各种打捞“神器”为我们净化家园。
蓝藻少了,湖体清澈了,美味的鱼虾也越来越多,自然会吸引我们来做客,我们每天都吃得肚子鼓鼓囊囊。
这里,可真是我们的“幸福乡”。
【云对话】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今年以来,徐州吕梁湖畔、扬州郊外湿地、泗阳成子湖等多地发现中华秋沙鸭栖息越冬,足以证明江苏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是江苏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成效。
近年来,江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以及太湖清淤固淤湿地带、竺山圩退圩还湖、太浦河共保联治3项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这份属于江苏的生态环保“答卷”令我印象深刻:PM2.5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二级标准;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大幅提高41.1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73.2%;太湖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22.7%和13.4%,达到近十年来最好……
在我看来,生态系统是相互影响的,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时,应该共抓保护、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就拿改善中华秋沙鸭栖居环境来说,应强化水域整治、修复河湖生态、构建“生物多样、特色鲜明”的生态体系。此外,我认为,“水里”的事情要“岸上”来解决。看上去是水质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岸上的农田、周边的污水排放等造成。把这些控制住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太湖能够吸引中华秋沙鸭前来“旅居”,是因为总磷、总氮浓度降低,水质大大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土壤的改善。
进一步擦亮江苏生态环境的绿色底色,中华秋沙鸭才会成为“常客”。我认为,这需要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既要护水,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又要治土,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
在洞庭湖,遇见江豚和麋鹿
【讲述】
中华秋沙鸭:一路向南,就到了洞庭湖。这里碧波万顷,仿佛永远也飞不到尽头。这里绿意蓬勃,滩涂草甸中数百种植物肆意生长。
不远处,江豚腾跃,麋鹿奔跑。又见到老朋友们,我感到格外亲切。
前些年,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有些不快乐。因为围网养殖、非法采砂、污染超排等原因,它们的家园一度遭到破坏。
一场保卫家园的“战争”打响了。一系列标志性战役和专项行动在这里启动,向城镇污水、化工污染、船舶污染、尾矿库污染全面“开战”。
随着人类朋友的奔走忙碌,规模养殖场搬走了,污水处理设施装上了,矮围网围拆除了,欧美黑杨砍掉了……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洞庭明珠”重焕光彩。
一江碧水之上,我和老朋友们畅快地嬉戏、玩耍。也希望更多的新朋友前来,与我们共赏大美洞庭。
【云对话】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今年2月2日,志愿者观测到14只中华秋沙鸭在南洞庭湿地悠闲觅食,是近几年最多的一次。1月份,仅在南洞庭湖就记录到15000多只各种鸟类,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60%。中华秋沙鸭和各类候鸟的频繁“现身”,是对近年来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成效的最好印证。
这背后,是湖南为“守护好一江碧水”所作的努力。2015年开始,湖南先后推进洞庭湖水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4+1”工程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整治,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根据监测,“十三五”期间,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了43.8%。2021年,洞庭湖水质总体由2015年的V类好转为IV类。
如何以更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中华秋沙鸭?我认为,总的来说是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具体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长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等工作,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统筹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加强“一江一湖三山四水”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实施一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不断提升环境自净能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损害补偿等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打卡”贵州,发现“宝藏越冬地”
【讲述】
中华秋沙鸭: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是我们发现的“宝藏越冬地”。
这里江水清澈、高山耸立、植被丰富,瀑布、伏流、溶洞点缀其间,共同绘就独特的喀斯特风光。飞翔在峡谷间,像是穿行于一幅山清水秀的画卷之中。
湿地公园里的候鸟邻居告诉我们,近些年,贵州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退化湿地,邀请更多珍禽前来安家。
为了让“飞行旅客”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陆续建起来了,湿地保护执法专项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了,宣传湿地保护的小册子和海报发到了大街小巷。
一系列诚意满满的举措,让候鸟兄弟姐妹们吃的食物种类更多了,喝的水更干净了,呼吸的空气更新鲜了。大家呼朋引伴,一起到湿地旅居,看美景、吃美食,乐享生活。
听说,在铜仁碧江、贵阳阿哈湖等国家湿地公园里,同族的小伙伴也已经搬进了新房。不多聊,我们准备去串门了!
【云对话】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贵州省委会副主委、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殷红梅:近年来,中华秋沙鸭在贵州出现较为频繁,我所在的黔西南州便是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之一。
出现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有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我了解到,近年来,为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省里加快构建了贵州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通过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种质资源库等方式,加强濒危珍稀动植物的保护;通过不断完善全省自然保护地法规制度,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逐步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为抓手,不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的执法保护。目前,全省90%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历史性提升,森林覆盖率从41.5%提高到62.12%,全省98.69%石漠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中高石漠化区域的面积下降。全省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8%,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绿色经济占比达45%。
未来,我们唯有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吸引“水质监测员”中华秋沙鸭常来做客。(刘笑雪 刘燕娟 龚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