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岳喜環:把基層矛盾調解做到群眾心上

2022年03月04日06: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57歲的全國人大代表岳喜環習慣隨身攜帶筆記本,一個簡裝小本裡略顯潦草的字跡記滿了群眾急難盼愁的問題。37年來,小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空氣中有異味、空調滴水、鄰裡糾紛等大大小小問題都曾被記錄在她的筆記本上。

岳喜環是安徽省泗縣泗城鎮花園井社區黨總支書記、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1985年,她從社區團支部書記干起,至今,經岳喜環調解的矛盾、糾紛已有600多起,成功率達98%以上。她被群眾親切稱為“小巷總理”。

全國兩會召開的日子越來越近,她調研的步伐不曾停歇。半天奔波在民政局、養老院、社區等處,接下來的半天去老舊小區改造的工地現場轉轉,再帶著工作人員修剪小區的花草樹木,晚上,她打開電腦,記錄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琢磨解決方案。

“社區工作無小事,要把基層治理、矛盾調解做到群眾心坎兒上。”岳喜環說,今年全國兩會,她將繼續呼吁健全多元化調解體系。

這些年,岳喜環為群眾做了不少實事,她所在的花園井社區轄區面積約2.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7712人,是典型的老城區。幾個老舊小區建成已有20多年,群眾改造意願強烈。

老舊小區改造需要傾聽民意。這些年,岳喜環養成了不定期召開群眾座談會的習慣,社區居委會會議室、小區活動辦公室都成了臨時會議場所。

“有困難盡管告訴我”“腿腳不方便的話,我們代辦和上門!”這是岳喜環挂在嘴邊的話。近年來,她前往轄區了解居民訴求,先后為178戶困難家庭辦理低保,為56戶家庭辦理廉租房,為創業者申請小額擔保貸款30多萬元,幫28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改造前,老小區每逢陰雨便有積水,一位居民曾私自在樓外牆邊挖了條下水道,污水外流,引起鄰居不滿,甚至發生言語拳腳沖突。岳喜環多次到現場調解,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隨后,岳喜環找來專業技術人員重新設計下水道,最終使兩家和好如初。

幾年來,岳喜環組織社區自籌資金20余萬元對轄區內5處下水道管網進行疏通整治,居民給社區送來了錦旗。

岳喜環探索了用心、用情、用理、用法、用權的“五用”調解法,每當社區發生宅基地糾紛,她用《六尺巷》歷史典故勸導群眾寬心禮讓。

“調解工作還要有誠心、熱心、耐心、恆心、純心,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2019年,岳喜環牽頭成立了“岳喜環調解工作室”,先后化解居民矛盾和治理問題200余起。

“健全的基層矛盾調解網絡是及時發現矛盾、化解糾紛的保証。”岳喜環認為,雖然調解室以自己名字命名,但要打造“大家的調解室”,她動員引導黨員干部、鄉賢、志願者、退休干部、社工擔任網格調解員,擴充基層工作力量。

岳喜環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對社區工作者加強治理能力、服務能力培訓,提高專職社區工作者待遇,實行工作職務、工作年限與工資待遇挂鉤制度,參照行政事業單位職工標准給予崗位津貼、職稱工資等。

她認為,基層社區應在完善化解網絡、健全制度上下功夫,設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律師調解室”等服務平台﹔明確網格員、法治宣傳、治安信息收集、矛盾糾紛信息排查調解、應急救援等職責,事前下功夫了解情況,事后跟蹤回訪落實情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王欲然、郝孟佳)

最新報道

    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特別策劃

    “兩會有你 每日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