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夜話》 :“雙減”之后 如何做好“減法”與“加法”

柏鑫

2022年03月06日19:3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當成長被競爭的焦慮所裹挾,我們更需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思考。片頭曲響起,人民網《兩會夜話》(第三季)如期回歸,演播廳內也就此展開探討。

2021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同年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專門通知,擬對各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每半月通報一次﹔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針對家庭教育、“雙減”的相關要求作出法律規定﹔2022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

“雙減”政策在出台、落實、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兩會夜話》第三季回應社會關切,首期節目中,欄目主理人、人民網總編輯羅華,人民網主播鄭窈,與學生家長、教育專家等,共同探討“雙減”之后教育與成長的一系列問題。

按下“過度培訓”的暫停鍵

“雙減”后的首個寒假有哪些改變

“你的寒假怎麼過得啊?”

“我的假期......”

節目開頭以情景劇營造代入感,兩個“小學生”的寒假生活截然不同。“雙減”之后的第一個寒假,沒有書面作業也沒有培訓班,學校進行引導,家庭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分配主動權。這時,家長們也展現出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小學學生家長葛建平在《兩會夜話》(第三季)演播室。人民網記者 趙晨攝

“我家女兒今年的寒假過得還是非常愉快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小學學生家長葛建平提到,“這個寒假,學校沒有布置書面的作業,但是留了一些家長可以參考的建議。比如像語文,學校建議家長跟著孩子一起去做一道美食,體驗中華美食文化。我家女兒做了一道糖醋排骨,還挺好吃的。”

“我覺得‘雙減’像一個暫停鍵,讓我們去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或者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們到底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葛建平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本季《兩會夜話》在錄制之前,面向全國的大學生發出征集令,選拔出了對“雙減”話題有一定關注和了解的學生並成立了大學生觀察團。本期節目,北京大學學生江陽、山東大學學生於闖、西安交通大學學生李康茹通過連線的方式進行提問。

“‘雙減’以后,校外培訓基本被叫停,雖然大部分學生不上校外培訓班了,但是有的學生還是會悄悄上,在這一方面,制度應如何完善?”

“當學生們不再上校外培訓班,家庭教育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

“我的妹妹在上初中,如果不再額外參加校外培訓的話,這會不會影響她的中考成績?”

大學生觀察團問出了自己的疑惑,而這些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疑問。

“‘雙減’喚起對教育再認識”

深層次是要優化學生成長環境

“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雙減”一詞位列其中。

“‘雙減’這個話題不僅學校關心、家長關心,連那些已經走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大學生也很關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主理人羅華說道。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兩會夜話》(第三季)演播室。人民網 袁悅攝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提到,“雙減”政策的出台實際上有很長的一段背景。“‘雙減’深層次是要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使其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節目現場播放了2021年5月的街採短片,該短片是人民網記者在“雙減”前對家長進行的採訪。“一年的花銷差不多要三四萬塊錢”“一節課大概要1000塊錢”“孩子補習的錢要花掉一個人的工資”......家長在街採中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提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儲朝暉就此闡釋道,校外培訓過度就會對學校的工作形成綁架,隨之也會形成對家長、對學生的綁架,學生就不能自主地成長。

“雙減”之后,校外培訓基本被叫停,學生的學習重心回歸校園。“‘雙減’在減少校外培訓的同時,增加了學校的課后服務。目前學校也正在全方位提升服務以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這對學校來說,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應教盡教’,一個叫‘學足學好’。”儲朝暉說。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在連線時表示,“過去連續多年我都針對規范校外補習提出了相關建議,所以‘雙減’政策的落地對我來說期盼已久。”

重慶謝家灣小學十幾年前就一直倡導減負提質,劉希婭在連線時也分享了自己學校的相關經驗,“很多年前我們就隻上半天課,上午半天是以學科課程為主,下午是專題活動和社團,孩子們每天都有體育課,沒有統一的上下課鈴聲。所以,孩子們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還有跨年級、跨班級甚至對外的開放交流,很多實踐也証明這些其實和學習成績都是正相關的。”

“但‘雙減’政策落地以后,家長、學校包括社會各界可能還沒准備好,所以會出現一些不太適應的地方。”劉希婭說,“我們要進一步引導家長和學校,讓多方更好地協同起來。”

劉希婭認為,“雙減”讓大家對教育再認識,或者說看清到底哪些重要因素在影響著教育、影響著學習,這喚起了全社會的一個再思考。“我們接下來持續要做的是,要幫助家長相信這條路是對的。”劉希婭說。

“‘雙減’促使教育回歸初心”

輕下來的書包裝滿熱愛面向未來

2021年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規定了未成年人父母在實施家庭教育方面的責任,由此也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理人羅華說道。

教育觀察者李小萌在《兩會夜話》(第三季)演播室。人民網記者 趙晨攝

當家庭教育佔據愈加重要的角色,家長們的焦慮也難免增加。“‘雙減’前,家長的焦慮程度不低,‘雙減’后又有了另外一番焦慮,其實焦慮與否取決於家長本身。家長把養育的過程究竟看作是一趟焦慮滿滿的旅程,還是一個充滿了驚喜、充滿了探險、跟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教育觀察者李小萌談到,“‘雙減’還給了孩子健全、快樂的成長過程,其實這也是教育的初心。”

人民網《兩會夜話》(第三季)節目現場。人民網 袁悅攝

成長的模式是否隻有一種?成功的定義是否隻有一個?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古慧晶參加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時獲得了汽車機電維修賽項的一等獎,成為全省第一個參加此類賽事並奪冠的女生。主理人羅華在聽完古慧晶的故事后認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不同的個性,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模式來限制孩子的發展。

2021年以來,國家出台了“雙減”、課后托管服務等一系列教育舉措,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夯實了根基。

主理人羅華表示,“雙減”不只是書包輕了、作業少了,也不只是學生減壓、家長鬆綁,更重要的是通過“雙減”真正回歸教育初心,打造更多元的成長路徑,營造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既做好減輕學生過重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又做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加法,讓學生們既能看得見三味書屋,也走得進百草園,既能讀萬卷書,也能行萬裡路。”主理人羅華說。

人民網《兩會夜話》(第三季)錄制節目現場。

(責編:熊旭、申亞欣)

最新報道

    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特別策劃

    “兩會有你 每日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