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趙明妍、李學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是矛盾的具體表現。有矛盾就有沖突,甚至是激烈的沖突,不能回避,不能推諉,要不怕難,要耐得煩,要敢於擔當。”3月8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人民法院為人民群眾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紛服務。
周強表示,化解以案件形式呈現的矛盾,就是通過司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方式。人民法院不僅要定分止爭,還要為群眾化解糾紛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群眾需要什麼方式就提供什麼方式,真正做到方便快捷、訴非對接、線上線下聯動。
“經過三年多不懈努力,集約集成、在線融合、普惠均等的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周強介紹說,“菜單式”服務讓群眾解紛變得及時便捷,建立“總對總”在線調解機制,6.3萬個調解組織和26萬名調解員進駐調解平台。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顯著降低群眾和企業解紛成本,全國法院2021年在線調解糾紛突破1000萬件,平均每分鐘51件成功化解在訴前,訴前調解案件平均比訴訟時間少39天。
24小時服務讓群眾辦理訴訟事務“零時差”﹔送法下鄉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馬錫五審判方式”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聯動資源最多、在線調解最全、服務對象最廣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司法為民之路。”周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