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李依環、孫競)“融合發展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必然選擇,是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談到。
樊麗明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山東大學牢牢把握國家戰略需求,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學術創新能力、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服務支撐國家和區域發展能力。
聚焦“六大融合”
探索具有山大特色的融合發展新理念、新模式
深入推進學科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軍民融合、醫教研融合、校政融合……2021年2月,山東大學正式將“融合發展”確立為主要發展戰略之一,出台了《關於深入推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六大融合”,積極探索具有山大特色的融合發展新理念、新模式。
學科交叉融合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學科產生的重要源泉。樊麗明介紹,近年來,山東大學瞄准“出尖出峰”,精心謀劃了12個一流學科領域,著力破除學科壁壘和行政壁壘,深入推進學科匯聚融合交叉創新。同時,主動優化學科布局和培養模式,推動學科之間、學部之間深度融合、交叉創新,構建橫向銜接、縱向貫通的協同育人機制。
據介紹,山東大學積極推動科教融合,推動一流科研成果進教材、進課堂,吸收學生早進團隊、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實現教研相長。此外,山大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持續加強與世界500強、行業領軍企業戰略合作,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在醫教研結合方面,‘十四五’期間,我校將著力建設急危重症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一批醫學研究、臨床診療一體化高端平台,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開展引領性技術聯合攻關,解決生命健康領域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樊麗明表示。
“為推進融合發展,我校大力推進組織體制機制、開放合作機制、人事人才制度、考核評價機制、資源配置機制等領域改革創新,充分激發人才強校、學術興校、服務山東、文化引領、國際化、一體發展等六大戰略的融合疊加效應,全面推動學校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樊麗明說。
心懷“國之大者”
著力培養國家急需緊缺的拔尖創新人才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 近年來,山東大學不斷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逐漸形成了具有山大特色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同時,積極對標國家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注重文、理、醫、工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通過開設新興專業、推進雙學位項目、探索微專業等形式,著力加強國家急需緊缺人才培養。
“山東大學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以國家和社會緊缺的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需求為導向,面向重大基礎研究、前沿技術領域以及新興產業,致力於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創新型人才。”樊麗明說。
面向國家創新發展急需的學科,山東大學加快布局新興專業,近三年新設了網絡空間安全、密碼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15個新專業,在全國首個設置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
同時,全面提升研究生規模質量。樊麗明介紹,學校探索實施科研經費博士招生模式,面向一流建設學科、國家級科研平台和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進行博士研究生專項培養。健全融合培養、分類培養機制,打造“量子計算”等20個學科交叉融合育人團隊,建設120個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積極培育頂尖科研人員和行業領軍人物。
“山東大學在高等醫學教育領域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基礎,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學校圍繞大健康理念,深化醫教協同機制,優化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人才培養結構,通過健全管理機構、完善管理體制、拓寬專業范圍、優化培養方案、加強專業建設等重要舉措,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樊麗明表示,近年來,學校先后開設臨床藥學、生物醫學科學、智能醫學工程、生物醫藥數據科學等交叉融合本科專業,培養社會緊缺的復合型人才。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2020年,山東大學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3+1+X”本碩博銜接培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山東大學還依托數學學科優勢,謀劃建設了山東應用數學中心、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數據科學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基地平台,派生出了一批優勢應用基礎研究方向。
對於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目標,樊麗明表示,學校力爭在2025年,建設一批一流學科高峰和戰略新興交叉學科,建成一批融合交叉大平台,凝聚一批融合交叉大團隊,產出一批融合交叉大成果,培養大批高質量復合型創新人才,有力支撐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山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