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 子 徐 蕾 孔德晨
2022年03月05日06: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接受本报采访时,代表委员普遍表示,有信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牢牢端稳中国碗
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的背景下,2021年,中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13657亿斤,增产267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代表委员表示,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这充分表明,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四川省广安市是农业大市,下辖6个县(市、区)中有4个产粮大县。全国人大代表、广安市委书记张彤表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证粮食安全,我们责任在肩。”张彤介绍,过去一年,广安新建高标准农田21.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38.2万亩;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优化服务强保障,全面落实稳粮惠农政策;打好自然灾害防御战,最终粮食总产量达183.7万吨,实现七连增。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耕地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代表委员表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于革胜认为,应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与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此外,充分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全国农田建设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加强动态监管和精准化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董事长解学智认为,可以在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和单产水平上下功夫,加强高产增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做好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相关工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认为,农业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良种培育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就粮食作物增产而言,在肥料、农药、水和农机具投入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依靠科技改良品种的作用日益凸显。应完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优势资源,培育更多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
脱贫群众生活更上层楼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少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去年以来,监测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并强化落实,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中央财政针对脱贫县的政策措施十分给力,让我们能更好聚焦发展重点产业。”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副县长欧彦伶说,她的家乡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支持让曾经深度贫困的仫佬山乡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上了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党总支书记王萌萌告诉记者,当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返贫网越织越密。“在九梓村,乡村网格员们承担了政策宣传、常态化走访、信息报告等工作。哪家发生了变故、遇到了困难,网格员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并报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建养羊场到开办黄羊精深加工厂、黄羊大酒店,再到创办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来自四川省巴中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带动4000余户村民通过养殖南江黄羊增收。
“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我认为防止规模性返贫,首先要做大做强致富产业,增强脱贫群众的造血功能;其次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把脱贫群众聚在产业链上;第三要大力支持创业,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进一步拓宽脱贫群众的增收渠道。”汪其德说。
多措并举之下,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550元,比上年增长16.9%。代表委员认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采访中,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大力发展荔枝、龙眼等经济果林,瓜果飘香。全国人大代表、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深刻感受到,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契机,发展特色农业、多样化产业,不断提高收入。“围绕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和果品产业发展,我们探索出一条‘村两委+合作社+果协+公司+基地+果农’的发展路子,有信心建设更美更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刘家奇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委李云才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解决农业技术、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产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应持续深入推行产学技、产学研相结合,同时把人力资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乡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看来,可以加快5G等新技术在农村的发展应用,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应急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农村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