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成:推進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2023年03月07日10:27   來源:人民網

張合成委員作大會發言。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逄鑫珊)“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中共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作出了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的重大判斷,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戰略部署。”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進行了系統安排。農業強國建設將錨定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目標,還要體現我國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小農數量眾多的基本農情、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等國情特色。

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就農業強國建設的政策創設問題,張合成提出四點建議:一是以農民種糧不吃虧為目標,夯實保供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農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才有保障。農民怎樣才能賺到錢?必須統籌用好市場和政府兩類政策工具,保障農民種糧經濟上不吃虧、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受尊重。突出市場決定性作用,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機制,使農民了解“春天種啥對、秋天賣啥貴、買啥生產資料最實惠”,使決策更透明、生產有依據、市場可預期。強化政策工具效率,應讓種糧農民從價格獲得穩定增收預期、從補貼獲得穩定保障預期、從農資成本獲得實惠的投入預期。

二是以產業深度融合為抓手,夯實增收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在當前增收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應突出抓好產業增收,落實各項增收舉措。脫貧地區要防止扶貧設施荒廢、幫扶功能弱化、精准程度降低,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推動農戶在三產融合發展中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可將涉及企業與小農戶收益權的相關政策固定下來,規范各類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保護農戶的基本收益和長遠利益。既要防止土地非農化,也要避免資本恐農化,讓社會資本投資農業有預期,讓小農戶跟著大戶有奔頭。要真金白銀幫扶鄉村產業,發展“土特產”產業集群,打造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宜居和美鄉村場景。

三是以科技與人才為先導,夯實牽引動力。經過數十年努力,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已進入世界前列,但高水平自立自強任務還十分艱巨,一些農村發展乏力,關鍵在於缺人才,缺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如何盡快補齊鄉村科技人才短板?市縣政府要用“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恆心耐心,保障一線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經費,穩定縣鄉農業科教體系,不要輕易撤並基層農業科技機構。以“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戰略眼光,推動農業教育面向農村農民多招生,基層職業教育面向鄉村產業、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開展培訓。針對農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創新能力弱的特殊國情,採用特殊政策壯大農業企業、提升研發能力。

四是以低碳綠色生態為底色,夯實資源底盤。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過去那種竭澤而漁、焚藪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不能再走了,應在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許可范圍內安排生產,持續推進減肥控藥、清潔綠色投入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節水節地農業等技術研發與生產應用,使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守住綠水青山成為時代擔當。瞄准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也讓市民樂意去鄉村創新業、過生活。

(責編:逄鑫珊、何晶茹)

最新報道

    人民網2023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