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微觀察

“我是大灣區人” 第二場“委員通道”激蕩家國情懷

人民網記者 孝媛 申亞欣

2023年03月09日19:21   來源:人民網

“有人說我是澳門人,有人說我是香港人,但我會說我是大灣區人。”全國政協委員、信德集團董事長何超瓊動情地說。

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尚未結束,何超瓊的一句“我是大灣區人”就登上了熱搜。

何超瓊說:“粵港澳大灣區內九個城市加兩個特區,大家同飲一江水,同享千年嶺南文化,都喜歡吃皮蛋瘦肉粥,也都具備吃苦耐勞的品德。”

會場上的聲音,迅速在會場外引發共鳴。“我們都是大灣區人!”“我也喜歡吃皮蛋瘦肉粥”“我愛我的祖國,有國才有家”“繼續強化大灣區建設,促進融合”……網友們在留言中表達著自己的心聲。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馬志毅同樣對大灣區的未來信心滿滿。多年來,他一直關注澳門青年發展,組織過多次“政協委員走進校園”活動,邀請委員給學生講述自身的奮斗故事,講述國家的發展與改革成就,增進澳門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我鼓勵澳門青年到內地去走一走,親身感受、親眼目睹國家的發展與變化。”馬志毅說,自己將繼續通過各種方法為澳門青年解讀更多國家和大灣區的利好政策,讓廣大澳門青年把握住時代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新時代的祖國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濃濃家國情,拳拳赤子心。

記者注意到,在這場“委員通道”上,既有關於大學生就業的民生關切,又有中國新疆故事的暖人講述,更有關系國家統一的民族大義。8位全國政協委員回答了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民營企業發展等問題。他們以參與者、推動者、見証者的身份,講述熾熱而深沉的履職故事,共話家國情懷。

天天救援、時時滅火、刻刻防范,身披“火焰藍”,就是隨時准備逆向而行,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藍朋友’的主體是年輕人,他們大多是90后、00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感嘆,“從他們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年輕人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也看到了我們這支隊伍的希望和未來。”

“新時代下的新媒體給了我們年輕人發展的機會。”全國政協委員、新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海尼扎提·托呼提在“委員通道”誠邀大家去新疆旅游。他用視頻記錄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故事。“希望將來有更多年輕人能加入新媒體行業中,和我們一起創作優質內容,一起為正能量發聲。”

“放下包袱,大膽發展。”當前,一系列助企紓困的政策措施出台,讓民營企業創新創業謀發展的干勁更足了。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走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大道上,我們要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搞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分享了優秀畢業生響應號召、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故事,並寄語廣大大學生:“無論順境逆境,我們都要守初心、擔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融入新時代的奮斗之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從香江兩岸到天山腳下,每個人的成長都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委員通道”激蕩起深厚的家國情懷,激勵著人們勇毅前行。

(責編:任一林、高雷)

最新報道

    人民網2023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