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俠客島·兩會觀察)

2023年03月10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玉露香梨肉質細膩、口味香甜,是咱的特產”“我們的玉米餅和紅棗可受歡迎了,好多外地游客都讓我們給他郵寄過去”“我帶來了自己種的‘普羅旺斯西紅柿’,請大家嘗嘗”……在兩會現場,一些代表當起了當地農產品的宣傳員。

  仔細翻看這些代表的履歷,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親歷者。不少代表說:“我們把特色產業做起來,壯大集體經濟,改變了老鄉們的生活。”

  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是關鍵。一位基層代表告訴我,當地自然條件優越,政府下了大力氣開發利用,做火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們掙到了錢。景區名聲打響后,村子裡又推出蜂蜜酒等特色農產品,豐富了旅游業態,也解決了蜂農的銷售難題。

  放眼全國,這種因產業而改變面貌的農村確實不少。有一位代表對我說,“荒山旱塬,過去種糧效益低,種果樹收成少”。為了找到合適的產業,村領導班子做了大量調研,又是跑鄰村學習,又是請專家把脈,翻來覆去不知做了多少試驗,最后瞄准了環境適應力強的米槐。現在,當地米槐產業已輻射到周邊多個省份,還走向了國際市場。

  “用咱的雙手賺錢,有啥就干啥,缺啥就補啥。”一位農民代表的話讓我動容。有啥就干啥,就是當地政府依托本地特有資源優勢,給予政策傾斜,助力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缺啥就補啥,就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物流、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缺口補上,讓自然資源為我所用,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鄉村產業發展,必須久久為功。不少來自農村的基層代表說,鄉村到底適合走哪條路、發展啥產業,得花功夫琢磨,靠自己一腳一腳踏出來。找准路子后,還要在打造全產業鏈上持續發力,穩住成果。

  經過8年持續努力,我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畫上句號。但消除絕對貧困並不代表可以“交卷放學”。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脫貧只是起點,未來還要依托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隻有真正找到致富路,才有底氣保障不返貧。

  採訪中,一位農民代表的話朴實而真摯:“我的心願很簡單,就是大家都有活干、有錢掙,先富的帶后富,一個都不能掉隊。”

  銳聆/文

(責編:胡永秋、岳弘彬)

最新報道

    人民網2023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