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軒代表:穩信心、提動力、挖潛力 讓國民經濟“暖”起來

人民網記者  馬昌

2023年03月11日17:37   來源:人民網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顯示,擴內需促消費、經濟復蘇強信心等話題牽動人心、備受矚目。民有所盼,政有所應,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出工作部署。目標怎麼看,任務怎麼干?全國人大代表田軒接受了人民網記者採訪。

GDP增長目標設為“5%左右”體現“穩中求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如何理解這一增速的預期目標?

田軒代表認為,它是基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而設定的,相對謹慎且具合理性。

疫情以來,我國穩經濟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經濟復蘇基礎穩固,今年在更加強調政策精准性、優化政策組合等舉措推動下,我國經濟增速較去年將有顯著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GDP增長目標確定在5%左右,這是在客觀、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穩中求進”,綜合考慮了穩大盤、挖潛力、保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面因素的結果。行穩致遠不僅需要方向上的精准定位,更需要在具體的領域科學謀劃和精准發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八大方面部署組成了一整套關於修復與重建的政策“組合拳”,在“穩信心、提動力、挖潛力”方面作出了統籌性的安排。

讓國民經濟重新“暖”起來 提振內需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要實現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關鍵點在於提振內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置於2023年工作重點部署的優先位置。對此,田軒代表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了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放在首位的戰略布局,將“擴大內需”置於今年八條主要部署的第一條,應該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首次,凸顯了消費在讓國民經濟重新“暖”起來中的重要地位。

田軒代表指出,內需動力不足的問題仍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要發揮好國民經濟“三駕馬車”的作用,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當作首要任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提升投資有效性,用好結構性政策工具,定向支持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優化財政組合,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

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穩定 增強政策的獲得感

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並提出一系列要求和舉措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田軒代表長期關注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他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力量,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法制化、市場化原則,進一步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建立助企紓困常態化機制,降低民營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資成本和經營運營成本,持續減輕民營企業負擔。針對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田軒代表建議,民營經濟需要圍繞國家創新戰略,將優勢資源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創新發展方向與目標,開展技術、商業模式、體制機制等方面創新。要充分研究、對接國家在制度、財政、金融等方面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政策,獲得資金、人才等關鍵資源支持。並借助創投機構、科研院所等外部力量,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與重點產業鏈相銜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田軒代表也強調增強市場信心、企業信心很重要。中國經濟體量巨大,政策執行過程中若把握不好節奏,不能在經濟系統裡保持各方面政策的方向一致,將可能造成政策的分解謬誤,導致政策供給與市場需求錯配,不僅浪費了各類助企政策的時間窗口,也阻滯了民企信心與活力的恢復。

提升監管穿透水平 “一行一局一會”的金融監管格局登場

3月10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此前,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就《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草案)》向全會作了說明。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應聲而動,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此次機構改革將產生哪些影響?田軒代表直言,此次加強了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強化突出了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這一目標。隨著銀保監會謝幕、証監會定位升級,運行了5年的“一行兩會”格局結束,“一行一局一會”的金融監管格局登場,我國金融監管格局中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的關系將被進一步理順。此外,此次改革將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投資者保護理念深度嵌入市場交易、機構監管、稽查執法等金融交易各個環節的制度安排,能夠通過更統一的頂層力量,進行全市場、跨區域、全覆蓋的監管,提升監管穿透水平,更好地織密、織牢投資者保護網。

(責編:肖聰聰、何晶茹)

最新報道

    人民網2023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