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兩會 

首場“部長通道”:藍圖展 步履健 信心滿

人民網記者 趙靜

2024年03月07日15:25   來源:人民網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走上通道,回應社會關切。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陰和俊說,去年,黨中央深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一步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國科技宏觀統籌得到有力加強,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啟動實施,戰略科技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科技事業發展呈現了新氣象。

“加強宏觀統籌,重點加強戰略規劃統籌、政策措施統籌、重大項目統籌、科研力量統籌、資源平台統籌、區域創新統籌。”陰和俊說,通過抓這“六大統籌”,加快建立健全新型舉國體制,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加大科技攻關、加強戰略力量建設、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三方面工作。

“274萬水利建設者鼓足干勁、奮力拼搏,2023年,我國水利建設全面提速。”李國英介紹,去年全年我國水利建設投資達11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通過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態保護和治理這四大類水利工程,共計41014個水利工程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從而進一步為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國家水網,實現“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目標,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我們將為之積極努力,狠抓落實,依法依規、科學有序推進工程項目的實施,確保如期完成國家水網建設的目標任務。”李國英說。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提到糧食安全,唐仁健話語懇切:“在中國這麼一個人口大國,如果吃飯出了問題,那是顛覆性的、不可承受的。”

“去年,雖然我國一些地方遭遇了嚴重自然災害,但我們實現了‘以秋補夏’‘以豐補歉’,糧食總產量達到1.39萬億斤,比上年增產17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人均糧食佔有量達49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繼續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唐仁健說。

談到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唐仁健強調:“請大家注意,是要‘銜接’,不是僅就鞏固說鞏固。”如何有效銜接?唐仁健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在‘千萬工程’的經驗裡全可以找到。我們要把這些理念、思路和方法,全方位運用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各環節、各方面。”

今年,國資委將如何指導中央企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張玉卓用了三個字來概括:“高”,即高水平的協同﹔“質”,即質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長。“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 張玉卓說,提高核心競爭力,首先是要提高包括資本效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科技產出率等在內的各方面效率﹔在增強核心功能方面,中央企業必須承擔國家責任,推動“三個集中”。“我們的目標是,使得中央企業與‘三個集中’相對應的資產,能夠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有效提升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功能。”

如何推動中央企業強化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張玉卓說,要做到技術有來源。中央企業要更加強化自主創新,加大投入。同時,要堅持開放創新。

要推進產業升級。進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擺在突出位置。

要做到創新生態。張玉卓表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優秀企業家精神,鼓勵科技工作者以實實在在的作為,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高清揚、秦華)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