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兩會

追光逐夢 “代表通道”上的他們用行動作答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

2024年03月09日05:18   來源:人民網

“關鍵核心技術是討不來、要不來的,隻能靠努力奮斗,用勤勞的雙手做出來。”

“自己雖然雙目失明,但立志用勤勞的雙手,與殘疾人兄弟姐妹一起去追求夢想。”

……

春為歲首,向上而行。3月8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正式開啟。

6位來自科技、經濟、農業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用鏗鏘有力的精彩作答,講述履職故事,展現人大代表的使命與擔當。

追光路上,創新希望

時針落向8點,兩名院士代表走向通道接受現場記者提問。

“讓追光少年都擁有光明的未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范先群率先作答。

“我和團隊聚焦眼惡性腫瘤的研究,建立了眼動脈超選擇介入化療技術,實現了保生命、保眼球、保視力。”范先群說,將以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已任,持續關注青少年眼健康問題。

追光,不只是看得見的光明,還有充滿無限希望和可能。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的回答飽含激情。搶佔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是他書寫的“追光”故事。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重要動力和支點,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落點,兩者互促互融。”陳軍分享了一個喜訊:他的團隊已研發出400瓦時每公斤的新型固態電池樣品,比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300瓦時每公斤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超出30%。

陳軍信心滿滿地告訴大家,未來一到兩年,團隊要研發突破6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充一次電,就可以讓電動汽車跑1000公裡以上。

逐夢途中,精彩紛呈

“大家好!”當主持人介紹完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殘聯兼職副理事長王永澄的身份后,他的這句問候清脆響亮。

5分鐘時間的作答,嗓音一直洪亮。作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的唯一盲人代表,王永澄感慨地說:“過去一年,我走進人民大會堂,投下庄嚴神聖的一票﹔我提出的為殘疾學生提供大字版教材的建議,被立法機關採納並寫入法律……”回憶起溫暖時刻,他仍激動不已。

“我雖雙目失明,但立志用勤勞的雙手與殘疾人兄弟姐妹一起去追求夢想。”王永澄向陽而生的話語充滿力量。

逐夢路上,故事同樣精彩。

“一次開會遇到失去雙臂的退伍老兵,我萌生了用科技幫失去肢體的殘障人士恢復正常生活的想法。”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立自豪地說,目前國外的腦機接口芯片隻能做到3000多個通道,而且是單向,而我國可以做到65000通道,是雙向的,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未來還可以通過腦機接口對外部設備和計算機實現控制,能使盲人復明,對記憶進行存儲等。”答完問題,黃立主動上前,攙扶王永澄離開通道。

“智慧”種地,巾幗風採

3月8日,恰逢“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兩位女代表走上了當天的“代表通道”。

“請問韓鳳香代表,種好黑土地、多打糧,帶領群眾致富方面有哪些經歷和體會?”一名女記者問道。

“作為一名東北新農人,在黑土地上推廣新技術、新理念,樂在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梨樹鳳凰山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如是說。

回鄉務農,在成功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的“梨樹模式”后,韓鳳香讓村民們見識到了“智慧”種地的成效。

“從大型播種機到收割機,再到無人駕駛拖拉機、植保機,新裝備在黑土地上廣泛應用。”韓鳳香欣喜地介紹,合作社服務帶動周邊9個村800多戶農民,2023年實現糧食總產量2000多萬斤,合作社也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

聽到韓鳳香的這番話,站在一旁的全國人大代表、北京綠農興雲合作社理事長岳巧雲頻頻點頭。

緊跟時代步伐。岳巧雲在合作社管理中開展了“互聯網+大桃”的電商營銷模式,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然而,一次銷售桃子被拒收的經歷,讓她認識到種植科學和規范的重要性。

“組建大桃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隊,開啟了綠色植保、防控、套袋等多項標准化種植。”岳巧雲坦言,鄉村振興的未來在科技。短短三年時間,這項規范化服務讓3000多戶果農受益,增收2500多萬元。

……

“祝姐妹們節日快樂!”“健康美麗!”鏡頭前,兩位女代表手拉手,一同送上節日祝福。她們的履職故事,還在精彩書寫。

(責編:孟佳澍、閆嘉琪)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