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長記者會,這些回答很提氣!

2025年03月07日16:36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3月7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俄關系、中美關系、烏克蘭危機、加沙問題……王毅外長回應多個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談元首外交:將迎來新的高光時刻

2025年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重要年份,元首外交將迎來新的高光時刻。就在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亞洲冬運會開幕式,拉開了今年主場外交的序幕。我們還將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舉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習近平主席預定開展數起重要外訪。元首外交將書寫中國同世界雙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談中俄關系:不會因一時一事而變,更不會受第三方干擾

無論國際環境如何變化,中俄友好的歷史邏輯不變,內生動力不減。一個成熟、堅韌、穩定的中俄關系,不會因一時一事而變,更不會受第三方干擾,是動蕩世界中的恆量,而不是地緣博弈裡的變量。

談中國外交:任何極限施壓、威脅訛詐,都無法撼動14億中國人民的眾志成城

中國外交將堅定不移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將以中國的確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我們將做捍衛國家利益的堅定力量。中國人民有著自強不息的光榮傳統,我們從不惹事,更不怕事。任何極限施壓、威脅訛詐,都無法撼動14億中國人民的眾志成城,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

談“美國優先”:如果都迷信實力地位,那這個世界將倒退回叢林法則

這個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試想如果每個國家都強調本國優先,都迷信實力地位,那這個世界將倒退回叢林法則,小國、弱國將首當其沖,國際規則秩序將受到嚴重沖擊。歷史應當向前,而不能倒退。大國應承擔起國際義務,履行好大國擔當。不能唯利是圖,更不能恃強凌弱。西方有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而在中國看來,朋友應當是永遠的,利益應當是共同的。歷史將証明,隻有心懷“大家”,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談全球南方: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將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

展望未來,要讓世界穩下來、好起來,全球南方是關鍵。中國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因為我們有著反殖反霸的共同歷史、也有著共同發展振興的共同使命。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將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同其他全球南方國家一道,譜寫人類發展的歷史新篇。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談烏克蘭危機: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不安全之上

中方歡迎並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這場危機根源錯綜復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融化解也非一日之功。但沖突無法有贏家,和平不會有輸家。談判桌是沖突的終點,也是和平的起點。各方應當從危機中汲取教訓,安全是相互的,也是同等的,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不安全之上。

談中國科技發展:哪裡有封鎖,哪裡就有突圍

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神舟”、“嫦娥”,再到5G、量子計算,DeepSeek,一代代中國人的奮斗從未止步,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哪裡有封鎖,哪裡就有突圍﹔哪裡有打壓,哪裡就有創新﹔暴風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鬧海”、“一飛沖天”的舞台。小院高牆擋不住創新思維,脫鉤斷鏈最終將孤立自己。科學技術不應成為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享的財富。

談美國加征關稅: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系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系。美方不應以怨報德,更不能無端加稅,這不是負責任的大國所為。美國應該復盤一下,你們從這些年的關稅戰、貿易戰中得到了什麼?貿易逆差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制造業的競爭力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通脹是好轉了,還是惡化了?民眾的生活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如果選擇合作,將實現互利共贏﹔如果一味施壓,中國必將堅決反制。

談上合組織:以“中國行動”擦亮“上海精神”

今年是上合組織的“中國年”。上合組織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關鍵在於始終弘揚“上海精神”,堅守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初心,走出了一條新型區域合作之路。

作為輪值主席國,中方今年以“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為主題,正在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開展100多項活動。我們要以“中國行動”擦亮“上海精神”,以“中國引擎”驅動上合車輪。

談聯合國:矛盾越是復雜,越要突出聯合國的重要地位

矛盾越是復雜,越要突出聯合國的重要地位﹔挑戰越是緊迫,越要維護聯合國的應有權威。各國都希望避免世界重回叢林法則,為此,首先要筑牢主權平等的基石,承認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不能誰“胳膊粗”、“拳頭大”,誰就說了算。要加強國際法治的權威,大國尤其要帶頭講誠信、講法治,反對雙重標准和選擇性適用,更不應欺行霸市、巧取豪奪。中國是二戰后國際秩序的締造者和受益者,當然也是這一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我們無意另起爐灶,也不支持任何國家推倒重來。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談加沙問題:任何強制改變加沙地位的行徑,都不會帶來和平

任何強制改變加沙地位的行徑,都不會帶來和平,隻會引發新的動蕩。人心不可違,公理不可廢。大國如果真的關心加沙人民,就應該推動加沙全面持久停火,加大人道主義援助,秉持“巴人治巴”原則,為加沙重建作出貢獻。

談中非關系:世界應傾聽非洲聲音,重視非洲關切

中非合作讓非洲兄弟姐妹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惠。非洲是21世紀的希望熱土,沒有非洲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非洲的穩定與發展關乎人類共同命運,世界應傾聽非洲聲音,重視非洲關切。

談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今后更絕無可能

台灣地區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后更絕無可能。鼓吹“台獨”就是分裂國家,支持“台獨”就是干涉中國內政,縱容“台獨”就是破壞台海穩定。主權原則是聯合國憲章的基石,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應搞什麼雙重標准。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就應該支持中國實現完全統一,堅持一個中國就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台獨”分裂隻會玩火自焚,“以台制華”無異於螳臂擋車。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

談周邊外交:亞洲不是大國博弈的角斗場

亞洲既是中國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中國同亞洲各國的共同家園。鄰裡之間難免有磕磕碰碰。歷史遺留問題,現實利益矛盾,都需要妥善處理。但我們相信“家和萬事興”,隻要秉持“共同家園”的理念,堅持“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就一定能夠化解分歧,合作共贏。美國要在地區部署中導,中國堅決反對,地區國家也不歡迎。美方出台所謂“印太戰略”這麼多年了,為地區國家做了什麼?除了挑起事端,制造分歧,什麼也沒有。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亞洲不是大國博弈的角斗場,而應成為國際合作的示范田。

談中歐關系:相信歐洲可以成為中方信任的伙伴

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歐關系,不僅將成就彼此,還將照亮世界。今年初習近平主席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通話時指出,國際形勢越是嚴峻復雜,中歐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堅持伙伴關系定位。中國對歐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歐洲可以成為中方信任的伙伴。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談中外交流:歡迎各國朋友用自己的雙眼見証一個更加真切鮮活的中國

人民的判斷,是消除偏見的陽光。人心的交融,是打破隔閡的力量。我們歡迎各國朋友走出信息繭房、摘下有色眼鏡,用自己的雙眼見証一個更加真切鮮活的中國,用敞開的心扉感受14億中國人民迸發的蓬勃生機。

談中日關系:借台灣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

防止軍國主義陰魂復活,是日本時刻不可鬆懈的應盡義務,也是中國和亞洲人民不可挑戰的堅定意志。與其鼓吹“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不如謹記,借台灣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面對歷史大變局,什麼是為鄰之道,什麼是大勢所趨,日方有識之士應當深思熟慮,從善而行。

談中拉合作:隻有相互支持,沒有地緣算計

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隻有相互支持,沒有地緣算計。中方始終秉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原則,從不尋求勢力范圍,也不針對任何一方。拉美人民要建設的,是自己的家園,不是別人的后院﹔拉美國家所期待的,是獨立自主,不是門羅主義。

談中國經濟:中國奇跡的下半篇將是更加精彩的高質量發展

去年中國經濟實現了5%的增長,在主要大國中仍然“一枝獨秀”。我們的信心,來源於中國的超大市場和國內需求,來源於中國的強大產業和創新動能,更來源於中國的制度優勢和改革開放。人們常說“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中國奇跡的上半篇是史無前例的高速度增長,下半篇將是更加精彩的高質量發展。

談南海問題:侵權挑舋必將自食其果

沒有對話解不了的難題,也沒有合作達不成的目標。菲律賓同中方的摩擦就是一出“皮影戲”,這個比喻很形象。菲方每次海上行動,編寫劇本的是域外勢力,承包直播的是西方媒體,而戲碼千篇一律,就是處心積慮抹黑中國。中方將繼續依法維護自身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管控仁愛礁、黃岩島時,也會根據實際需要,體現我們的人道主義精神。但我要在此講明的是,侵權挑舋必將自食其果,甘當棋子最終隻會被拋棄。中方願同東盟國家一道,加強對話,排除干擾,聚同化異,盡早達成“准則”,將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談婦女峰會:期待看到更多女性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明天就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借此機會謹向所有女同胞致以節日問候!在北京世婦會召開30周年之際,為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倡議,中國將於下半年再次召開全球婦女峰會。期待看到更多女性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談中印關系:理應相互支持而非相互消耗,密切合作而非彼此防范

中印互為最大鄰國。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實現“龍象共舞”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雙方理應相互支持而非相互消耗,密切合作而非彼此防范,這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要堅持不以邊界問題定義兩國關系,不讓具體分歧影響兩國關系大局。

談網賭電詐:斬斷伸向人民群眾的黑手,切除網絡電詐這顆毒瘤

天涯咫尺,祖國常在。網賭電詐是老百姓憂心的大事,也是我們抓住不放的要事。臨近邊境的緬北電詐園區已經全部清除,中國、泰國、緬甸、老撾四個國家正在合力對泰緬邊境地區的電詐進行集中打擊。我們的任務就是,斬斷伸向人民群眾的黑手,切除網絡電詐這顆毒瘤。

(根據發布會實錄 整理:梁昌杰、邱耀洲、馮慧文、岳小喬)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