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微觀察:“通道”很短,牽挂卻長

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

2025年03月08日21:11   來源:人民網

3月8日,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開啟。6位全國人大代表先后走到話筒前,回應社會關切。

半個多小時的通道採訪,緊湊而充實。6位代表,來自不同地區和行業,卻同樣用平實的語言講述履職故事,言語間,無不牽系著民生關切。

“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是我許下的承諾。”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東麗區華明街道胡張庄村黨支部書記楊寶玲,68歲,一開口就吸引了在場記者的目光。

努力多年,胡張庄村村貌大為改觀,昔日的鹽鹼地,通過發展葡萄種植和水產養殖,變為鄉親們發家致富的“綠色銀行”。

“我對胡張庄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願意一直堅守在這裡。”通道上,楊寶玲目光堅定。作為一名黨員、一名農村基層的代表,就是要在致富路上帶著鄉親們使勁跑,堅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諾。

楊寶玲代表(右)和盛弘代表(左)現場接受記者採訪。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楊寶玲代表(右)和盛弘代表(左)現場接受記者採訪。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村民有人帶,居民也有人幫。

一次走訪中,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虹橋街道榮華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聽到居民反映:去地鐵站得繞個大圈。她立即組織民主征詢,全票通過后,又召集綠化、街道、社工、設計等多方現場辦公。

幾輪商討后,圍牆變通道,繞行變直達。

“別看這只是拆除了一個小小的圍牆,其實回應了老百姓的真切需求。”盛弘說,通過民主的方式解決民生的難題,就是希望大家成為民生實事的提出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記者在“代表通道”上向人大代表提問。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

記者在“代表通道”上向人大代表提問。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

代表們的民生關切,有廣度,更有深度。

“在我們學校有一項特色活動,就是將‘我愛石家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人大代表建議聯系起來。”“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國語學校黨總支書記裴紅霞分享了一個故事。

2023年,該校一群初一學生在人大代表指導下,對社區電動車充電設施展開調研。走訪、建議、轉化——192份學生調研報告已融入代表建議,化作惠民實招。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的心靈”,裴紅霞說,這些點滴的小事,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感受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溫度,就是讓她自豪的履職答卷。

……

短短數十米的通道,背后是代表們數十年在平凡崗位上的初心踐行。聚光燈下,他們的一言一語匯成長長的民生牽挂,描繪的未來也如星辰大海般廣袤無垠。

(責編:何寧、秦華)

特別推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