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保障 生命有尊嚴 未來有希望

——專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程凱

人民日報記者 易舒冉 人民網記者 王子鋒

2025年03月09日22:45   來源:人民網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程凱。 受訪者供圖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程凱做客人民網,就提高殘疾人消費能力、完善特殊需要信托服務和兜底監護機制、促進殘疾人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接受記者採訪。

記者:“增強消費能力和底氣”是代表委員們討論的一個聚焦點,如何提高殘疾人可支付、可選擇、可共享的消費能力?

程凱:殘疾人的消費既有普通人一樣的需求也有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特殊的需要。不少國家已經形成了相應的市場,我國8500萬殘疾人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2023年殘疾人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已經達到1.4萬元,殘疾人消費需求總量每年預計可達1.2萬億市場規模。隨著科技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升級,殘疾人“平等、融合、共享”有了更多可能性,成為科技創新領域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消費者和推動者,助殘科技產品和服務也成為重要的消費場景和新興產業。2024年,以“科技賦能,共享福祉”為主題的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369家企業和機構萬余件各類科技創新產品參展,累計4萬多人次觀展,意向成交額達6000萬元,集中展示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和殘疾人服務領域科技創新成果與消費場景。

怎樣提高殘疾人消費能力和底氣呢?首先還是要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減少殘疾人家庭生存開支、增加發展支出。關鍵要千方百計促進殘疾人更高質量更加充分就業,增加殘疾人工資性收入,手裡有錢心裡才有底氣。要在助殘領域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將殘疾人購買各類輔助器具和家庭無障礙改造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范圍,以科技創新帶動殘疾人服務業規模升級、質量提高,擴大助殘科技消費,釋放殘疾人消費潛力。

記者:當前,心智障礙者群體呼喚更專業、多元的服務,破解“托孤”難題。如何才能完善特殊需要信托服務,完善兜底監護機制?

程凱:近年來,這方面的呼聲日高,也是我們最為關切的難題之一。“托孤”難,難在財產如何轉換為可持續的可靠的服務資源,通過“人、錢、服務”三要素分離,保障受益人的權利。這不但需要專業財務管理支持、鏈接服務資源,還需要配合遺囑監護和意定監護等,需要有公証機構、律師及監察人參與。目前,部分信托公司雖然進行了有益探索,但特殊需要信托面臨的法律政策不完善、信托財產類型待擴容、專業服務資源不足、監護監督體系待完善、社會認知度有待提高等困難和問題,都需有效破解。

我們期待國家有關方面盡快開展普惠型特殊需要信托服務試點,在國家層面抓緊研究制定促進特殊需要信托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政策、建立制度。著力加緊培育可承擔特殊需要信托服務的助殘社會組織和機構,提高專業化、職業化服務水平,滿足重度心智障礙者個性化、精細化、他助的服務需求。健全特殊需要信托資產運營法律制度,出台特殊需要信托業務指引和監管細則,提高公益信托產品公信力。完善遺囑監護、意定監護和“兜底監護人”制度,制定出台相關配套實施細則,建立監護服務白名單機制。

積極發展慈善信托,探索“特殊需要信托+慈善信托”新模式,有效發揮慈善信托互助公益特性,催化帶動普惠特殊需要信托發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活動,提高公眾對特殊需要信托的認知度與接受度,充分釋放特殊需要信托的社會價值。

記者: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殘聯發布六件貫徹落實《關於為殘疾人提供更加優質訴訟服務的十條意見》的典型案例。2025年,在促進殘疾人權益保護方面,有哪些新期待、新亮點?

程凱:殘疾人權益保護體現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你提到的六個典型案例中,法院和殘聯攜手為殘疾人挽回經濟損失18萬元,推動殘疾人居住的小區安裝了無障礙設施等典型案例彰顯了法援的成效。法律和執法機構不但為殘疾人解決了疑難糾紛,更為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融入社會生活保駕護航。

2025年,我們將配合有關部門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為重點,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各項權益。具體講,今年要開展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活動,既要講好自強與助殘感人故事,也要檢閱扶殘助殘新時代文明創建和殘疾人權益保護成就﹔我們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指導地方進一步完善細化殘疾人兩項補貼標准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完善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幫扶措施﹔要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辦好特殊教育”“做好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要求,配合教育部完善殘疾人教育保障機制,配合民政部制定出台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指導意見﹔提高康復服務質效,保障殘疾兒童都能獲得康復救助,持續開展孤獨症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制定實施新一輪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結合技術、產業升級和國家大規模技能提升行動,加力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崗位適應力,不斷擴大殘疾人就業﹔我們將舉辦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辦好粵港澳聯合舉辦的殘特奧會,進一步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體育生活﹔要持續加強助殘科技研發應用,發展助殘新技術、新業態。我們還要紀念殘疾人保障法實施35周年,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積極參與相關立法工作,修訂殘疾人証辦理辦法,完善相關便利服務措施,會同國務院殘工委各成員單位更加努力推動解決殘疾人急難愁盼問題。

希望通過上述工作,帶領殘疾人兄弟姐妹以自強奮斗、“強國也有我”的精神,創造生活更有保障、生命更有尊嚴、未來更有希望的幸福生活!

(責編:王子鋒、黃玉琦)

特別推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