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說

王永澄代表的“扎”記:為殘疾人就業溫暖“發聲”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林曉麗 蘭志飛

2025年03月10日16:22   來源:人民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為方便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殘聯兼職副理事長王永澄記筆記,會務組給他精心准備了盲文寫字板和盲文筆。

類似的暖心細節還有很多,比如酒店房間的桌角被貼心地包上軟包,避免他起身時被磕碰到。他的代表証背面也被刺上了盲文,他笑著說,“這能讓我時刻‘觸摸’到自己的身份。”

王永澄在履職調研、聽會審議時,用盲文筆在盲文寫字板上記錄。盲文筆尖用力扎出一個個凹點,這些點組成盲文。久而久之,盲文筆記本上滿是密密麻麻的針眼,這是他一筆筆“扎”出來的筆記。

王永澄在讀盲文版相關文件。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這是王永澄履職的第三年,每一次參會都有特別的收獲。第一年,王永澄提出的“為隨班就讀的低視力學生出版大字教材”的建議被採納﹔第二年,王永澄走上了代表通道,在聚光燈下講述自己的故事。如今,他的辦公桌上多了一張在“代表通道”上發言的照片。“我講的不只是自己的故事,也是殘疾人朋友的所思所想,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份‘春天的事業’。”

今年全國兩會,王永澄關注的是殘疾人就業的問題,這是一個“老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於殘疾人而言,一份體面的職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殘疾人。”

醫療按摩是盲人穩定就業、體面執業的最佳選擇,但距離“學以致用”仍任重道遠。王永澄給記者算了筆賬:一名盲人從完成大中專醫學教育,到考取盲人醫療按摩資格証書,不僅要付出難以想象的艱辛,且來自各方的成本投入也不菲。

然而,盲人在拿到資格証書后,面臨著職稱晉升、職業發展等諸多制約。在王永澄周圍,真正進入醫療機構工作的人數寥寥。

我國有1700多萬視障殘疾人。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國取得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從事醫療按摩資格証書的人數約為1.5萬人,但隻有不足4000人在醫療機構中就業。

王永澄在與盲人朋友座談。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過去一年,不少盲人朋友通過各種途徑聯系到這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述說自己就業的困境。“很多醫療機構認為盲人的專業水平低,且需要他人照料,所以不願意吸納盲人執業,但從我周圍在醫療機構就業的盲人來看,醫院對他們的評價都很高,而且相應的法律法規已經為盲人醫療按摩人員進入醫療機構提供了法律依據。”

王永澄建議,將盲人醫療按摩納入中醫藥事業統一管理,建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在醫療機構執業的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推進我國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發適合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就業的崗位,吸納安置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就業。

“獲得一技之長是盲人踏上自力更生之路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平台能夠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真正感受到被平等地對待。”王永澄說。

(責編:唐心怡、秦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