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0日16:19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3月8日8時20分,在人民大會堂裡,一位身著深色西裝、胸前戴著代表証的白發醫者,身邊圍滿了人,他在為一位山東代表團人大代表施針,銀針在他指間輕捻……
“針灸通過刺激經絡,立竿見影,病痛消除了”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汝州金庚康復醫院黨支部書記宋兆普履職的第七年,他隨身帶著30根銀針,在會議間隙、代表團駐地、散步街上……走到哪兒扎到哪兒,被大家稱為行走的“兩會診所”。
穿梭兩會現場,日均扎針20人
3月8日晚9點,在河南代表團駐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金庚康復醫院院長宋兆普為全國人大代表司相芳號脈。王振雅 攝
3月8日晚,記者在河南省駐地,約訪宋兆普代表的過程充滿“意外”。原本定在20時的採訪,因他突然被“截胡”而不斷延后。
第一次是在回駐地的路上,給偏頭疼的路人扎針。第二次是為工作人員調理失眠,第三次在駐地大廳,給等候多時的其他人大代表把脈。直到21時,他才有時間。他說,“一路上都遇到人,我是醫生,有求必應,隨時給人們緩解不適。”
在採訪的同時,又有兩名慕名而來的人找宋兆普看病,分別是全國人大代表司相芳、張佃壯。張佃壯告訴記者,“在人民大會堂開會時,宋院長就坐在我前面。之前宋院長給其他代表扎針,大家都說針到病除,很神奇,我們慕名而來了。”
在宋兆普的房間,記者看到,桌子上擺著,多種規格的銀針、酒精棉片、應急藥材,甚至還有用絲瓜絡自制的鼻炎藥包,以及中醫書籍。
“你頭疼與你的鼻炎有關,不是大問題,扎幾次針,吃幾服中藥,就徹底好了。”司相芳沒想到多年的“老毛病”,居然能治好。宋兆普看病快、診斷快、效果快,讓不少人都直呼“中醫真神奇”。
今年兩會期間,他平均每天為20人左右緩解病痛,從腰腿疼痛到突發心悸,銀針所至,病痛立緩。他帶的1000根銀針,已用完了300多支。
議案裡的民生溫度
行醫45載看了上百萬人
宋兆普坐診以外,還會對中醫藥進行研究。受訪者供圖
45年行醫歷程,在他雙手的皺紋中流淌——16歲的他隨父行醫,在缺醫少藥的年代用針灸救活休克產婦﹔2009年創立“金庚康復療法”,讓3200名腦癱患兒重獲新生﹔近幾年,他帶著10余個“洋徒弟”,讓中醫在五大洲落地生根。
中醫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他希望,從國家層面,推動人人學中醫,人人懂中醫,人人體驗中醫。例如,在小學、中學階段就科普中醫,對於醫學生而言,中醫應該是醫學院的必修課。
深夜的河南代表團駐地裡,他小心展開泛黃的《宋氏醫案》,那是六代人的心血結晶。“當年父親治病,看完最后一個病人才吃飯。”如今他要求徒弟們背完《黃帝內經》才能用手機問診。
燈光下,銀針劃過優雅弧線,仿佛連接古今的橋梁。此刻的他,既是妙手仁心的“中醫大夫”,也是建言獻策的履職代表,更是千年岐黃之術的守燈人。正如他在議案扉頁所寫:“讓銀針扎進土地,讓藥香飄向世界,這是中醫人的長征。”
責編:李欣
主編:張赫
校對:朱曉娜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記者 王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