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待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我们有时会把一个问题放大了谈,稍微顺利一点,就‘高歌猛进’,稍微困难一点,就‘困难重重’了,实际上两种都不存在。”3月5日,中国网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问题时,陈健委员如是评价。
“我认为,走出去是市场行为,这里面的故事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道清的,这个市场行为中,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也有我们不公正对待别人的,所以发生一点矛盾也不用反应过度。”陈健委员接着解释道,“要谈总体情况,你就看一个现象,这十年间,我们的企业对外之路走得这么快,你说是阻力多还是动力多?”陈健委员爽朗地说。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当地生活,与当地的老百姓朝夕相处,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形象,企业走出去这一市场行为,已成为“公共外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陈健同在对外友好组的委员们还热议道。“但是,有部分在海外的中国企业,有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遵守当地规章制度的行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等委员,都针对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现的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对此,陈健委员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几乎是零,他们是在市场驱动下走出去的。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差距,看到了差距才能得到改进和自我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不也是喇叭裤拖地、再配上一个蛤蟆镜么,所以我认为出洋相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民族心理可以再淡定一点”,陈健委员说。
“实际上应该到海外去看看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越来越像样了。从不会到会,从走得慢到走得快,是符合发展规律的,现在只会越来越好”,陈健委员最后总结道。(记者 吴琼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