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政协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蔡秀军:看病难难在资源分配 看病贵贵不在医院

李天行

2013年03月07日19:0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我国的医改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看病难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常务副院长蔡秀军解释说,同大医院熙熙攘攘的人相比,下面的县级医院,尤其是镇卫生院病人就比较少,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县医院或者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差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医务人员的短缺,高层次医务人员的短缺,造成了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

看病难 难在均衡分配优质医疗资源

那究竟如何破解这种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呢?蔡秀军说:“就目前的情况,大医院再扩大一倍也不够。 ” 蔡秀军表示,基层医疗机构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提高,其硬件资源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软件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尤其是优秀的医务人员。医学是精密学科,没有足够时间的实践是很难提高水平的,而在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老百姓的不信任,很难留住病人,医生实践的机会就不够,更别说提高医疗水平。所以,老百姓一有毛病就往大医院挤。

很多人说,解决看病难的关键是要让优秀的基层医务人员“下得去、留得住”,蔡秀军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关键还是如何均衡地分配优质医疗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优秀的医疗人才。蔡秀军建议,要建立以县级医院为中心的人才分配模式,将所有指标都放在县级医院不再下放。他以诸暨市(县级市)为例进一步解释到:现在该市每年会有30个大学毕业生的指标,按照目前的办法是15个给诸暨市第一人民医院,其余的再分配给下一级医院。这样就会使绝大多数优秀大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这15个名额,而另外15个名额将很难招到优秀人才。蔡秀军说,如果全给诸暨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愿意留下来,同时,诸暨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定要覆盖下面的医院,承担他们的一些任务。也就是说,用流动的政策让优秀大学生留下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之后,按照医院的安排定时定期地进入下级医院,但是指标就放在诸暨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再下放。这样一来不仅留住了人才,而且患者也会更加放心基层医疗机构,放心里面来自大医院的医生。

省级医院也要对下级县市医院进行指导,蔡秀军补充道:要把优秀医院里面高级别、有经验的医生,定期定量地派到下面去,成为县市级医院的优秀“劳动力”,并且在协助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对基层的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蔡秀军说,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是终身教育。医科大学毕业生,不管是五年还是七年毕业的,都是半成品,必须要在大医院经过四到五年正规的培训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大夫。只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学毕业生才能真正成为医生。所以,他建议优秀的毕业生一定要先去有资质的大医院培训四到五年之后再到下一级医院,当然这期间的工作要覆盖到下面去。

一旦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问题之后,看病难的问题就会引刃而解。蔡秀军说,如果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能够让人放心,那么有些小毛小病的,谁还愿意往大医院挤?

看病贵 贵不在医院

看病贵,最主要的问题不在医院。蔡秀军说:“价格是物价部门定的,药品、诊疗费,手术费都是国家定的,医院一点权限都没有。”他表示,之所以那么多人误会医院,主要是因为这部分费用是在医院产生的,所以矛盾的焦点会聚集在医院,但是这个问题很大一方面是需要政府来解决的。

首先是药价贵,蔡秀军说,目前的很多药品其实出厂价很低,但是为什么到了医院就会很贵呢?这主要是流通领域造成的。其次是诊疗费的问题,蔡秀军说,“我所接触到的高端医疗设备,CT、磁共振全部都是欧美国家进口的,同样一个产品,国内的价格要比国外贵好几倍。国家现在提出要创新,这是非常及时的,对医疗事业发展,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非常必要。如果我们自己的产品能够跟得上,看病贵的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这不是一个医疗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产品。”

当然,医院也要有所作为。蔡秀军说,首先要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要过度依赖设备来诊疗疾病。其次要避免重复检查,尤其是同级别医院的检查单、化验结果,要可以通用,这样就避免了病人在不同医院做相同的检查。

蔡秀军还提到了关于提高院前急救人员专业水平的问题。他说,现在大部分院前急救人员(一般指跟随救护车前来现场的医护人员,编者注。)没有医学专业背景,没有太多的临床经验。蔡秀军指出,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如果采取正确得当的措施,可以使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命,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蔡秀军表示,希望他的这个提案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快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医疗水平,为患者生命的延续增加一层保护。 (记者 李天行)

分享到:
(责任编辑:樊攀(实习生)、封欢欢)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