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
“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明确了今年改革的任务和重点。两会召开在即,百姓从改革中能得多少实惠?在这个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如何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万众期待。
中国经济:挖掘增长新动力 混合所有制成重点
“三年内,省属二、三级企业全部都要改成混合所有制。”2014年,在广东,竞争性行业的国企充分吸收民营资本进入,国企改革迈开关键步伐。
今年,混合所有制将成为经济改革的“重头戏”,资源价格改革将由探索变为提速,企业税负不断缩减,民资进入领域拓宽……提升经济内生动力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发力。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作用。如何用改革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内需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仍是考验。
简政放权:职能整合,用权力“减法”换效能“加法”
2月28日,湖北正式取消“一孩”生育审批。从去年两会至今,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达362项。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程过半。
今年,职能整合、行政效能提升已是改革指向。放权先放利,对习惯了“权力无限大、监督无限小”的一些政府官员而言,简政放权无异于拿刀子割自己的肉。从海南省人大代表“晒”出的“行政审批长征图”,到广州市政协委员梳理人生中的103个证,权力的收与放、大与小之间,传递出改革的迫切与艰难。
反腐倡廉:巡视制度全覆盖 “制度反腐”有新进展
中央派驻两批巡视组纠正“四风”,李东生、李崇禧、冀文林等2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落马,从遏制车轮上、会所里的“特权腐败”,到党政机关培训、会议费的“刚性约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赢得百姓好口碑。
新年伊始,巡视制度全覆盖、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反腐“硬骨头”备受关注。人们更期待“制度反腐”有新进展,在体制改革上做足文章,让决策公开、程序透明,有效遏制住权力腐败。
生态保护:治污打破“一亩三分地” 市场化治霾全面开启
大气污染“国十条”出台,各地签下治霾“军令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在全社会合力应对愈演愈烈的污染时,一些地方和企业排污依旧肆意妄为,解决“口号环保”之“患”已成当务之急。
今年,治理大气、水、土壤“立体”污染要动真格。打破治污“一亩三分地”,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启动碳排放交易权,中国运用市场化手段降污治霾的时代将全面开启。
社会公平:户籍与隐形福利逐步“脱钩” 资源均衡配置铺开
户籍改革已启动:天津实施申办户口积分制,山东取消除济南、青岛外所有落户限制……改革的关键在剥离户籍背后的各项不平等利益,把劳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多领域的隐形福利与户籍“脱钩”。让更多人通过改革分享“福利蛋糕”,享受社会公平。
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正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