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在住地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赵敬菡摄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赵敬菡)“民营医院有很大一部分是非营利医院,它们的定位、性质和公立医院是一样的,并未得到公平的待遇。”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呼吁,进一步落实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平等的政策。
今年1月9日,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我不觉得在很短的时间内,国立医院会成为补充。这个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现在要解决是,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要平等。”何伟委员说,作为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的副会长,他掌握的信息显示,部分地区医疗管理部门在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时候,还有歧视的现象。例如:申报证件不给批,医保不给批,项目开办困难,保险的使用有明显不平等等。其中,核心问题是分类管理。
何伟委员说:“民营资本相当一部分是做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有公益性质的,他的收入全部投入医院的发展,这部分民营医院的性质、定位跟国立公立医院是一样的,并未得到公平的待遇。这严重限制了民办非营利医院的发展。”
为此,何伟建议尽快出台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医疗的管理细则,逐步完善社会力量办医的配套政策,落实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平等政策。重点在于:
1.科学规划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避免公立医院盲目扩张规模,明确民营医院比例,积极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留出合理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的“错位”发展。
2.明晰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产权关系。推进实施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和民办营利性医院的分类管理制度。建议取消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分类制度,赋予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法人属性,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产权归属社会公益基金组织,将有利于提升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社会效益。民办营利性医院是以商业为目的,可以采取企业管理方式。
3.加大对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专业人才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消除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课题申报等政策壁垒;加快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兼顾医师、第一执业点与其他执业点之间的利益平衡,明确各方责权利,盘活医疗卫生人才资源,促进医务人员在公立和民营医院间合理顺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