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0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落实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在采访中,许多代表委员表示,现在中央采取反腐败高压态势,取得了很好效果,但还要通过制度建设让反腐败常态化、长效化。
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蒋洪就在自己的“两会亲历日记”中写道,“整个社会都感受到中央反腐的决心和采取的超常规力度。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建构机制,让社会公众对权力部门形成制约。”
“制度建设首先要体现在放权上,我认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抓住了核心。”河北省沙河市栾卸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庚代表说,简政放权也是反腐败,而且是源头上的反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什么关?报告里说,权力清单要公开化,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措施。”
湖南律师秦希燕代表说:“从去年反腐败工作的成绩来看,通过巡视组制度,发现和查处各地区各部门存在的腐败现象,很有效果。”秦希燕说,“但是这个制度应该形成一个常态化的机制。”
秦希燕建议,提高反腐败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且,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正视网络反腐,支持、引导、发挥好网络作用,强调真实性和及时性,将其发展为动员群众参与反腐的利器。
“反腐败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制度,但一个好制度如果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执行,束之高阁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秦希燕说,“在反腐败工作中,应当将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而且,还应该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犯罪的惩处过于宽缓,对引发贪污贿赂案件的环境清理力度不够,因此,必须用法律、用严格的刑罚手段清理领导干部周围能够引起或者是诱使犯罪的环境。”(记者 杨凯 颜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