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8日08: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哪些媒体 可能获提问机会?
北青报记者梳理近6年来的“外长记者会”后发现,每年的提问媒体数量基本在13家左右,其中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共有14家媒体提问,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
在获得提问机会的媒体之中,不难发现一些“老面孔”。国内媒体之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香港凤凰卫视每年都会获得提问机会,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外媒也往往不会在提问环节缺席。此外,记者梳理还发现,记者会的首个提问机会通常会被国内媒体获得,俄罗斯记者则往往获得“第二问”的机会。
除了“老面孔”,提问环节也不乏一些新鲜面孔——2010年,来自摩洛哥通讯社的记者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去年在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宣布了中国帮助非洲的八项新举措,您能不能跟我们谈一谈这些新举措的落实情况?您如何看待中非合作的未来?”而这,也是摩洛哥媒体在这6年中获得的唯一一次提问机会。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来自巴西的媒体,同年的记者会上,巴西《圣保罗州报》的记者就“金砖四国”的合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国际问题专家贾秀东看来,媒体获得提问机会与该国在当年国际事件中的活跃度以及与我国外交的互动程度均有一定关系。“比如,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先后访问东盟国家,提出了‘命运共同体’、‘2+7合作框架’等概念,这在过去一年的外交中比较突出,来自东盟国家的媒体今年有可能获得提问机会。”
近六年“外长记者会”主要提问媒体
境内媒体:央视6次 新华社6次 中国日报5次 人民日报5次
境外媒体:凤凰卫视4次 韩联社3次 路透社3次
哪些问题 可能会被提及?
贾秀东认为,地区热点话题最受媒体关注。“比如近来乌克兰局势十分紧张,特别是美俄双方表态之后,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持什么样的态度便颇受关注,不管是乌克兰本国媒体还是他国媒体,都有可能就此发问。再有,前段时间的‘公祭日话题’引发舆论关注,如果日本媒体得到提问机会,可能会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对中日关系下一步走向的关注。”
贾秀东表示,还有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年年都会涉及。“比如朝核问题、伊朗局势等等始终受到关注。而前段时间发生在云南昆明的‘暴恐事件’,如何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推进反恐力量升级等话题,也将受到关注。”
除了地区热点,关于外交部长的个人问题也是媒体津津乐道的焦点。2008年,时任外交部部长的杨洁篪举行了他就任后的首场“两会记者招待会”。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便提出了一个相对个人化的问题。“我们从电视中看到您和政协委员一起唱评弹的情景,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业余生活?
另外,很多媒介评价您是儒雅不失睿智,沉稳又不失幽默,我们想知道这是您的性格使然,还是多年外交工作形成的风格?您认为您是什么风格的外交官?”今年,现任外交部部长王毅将迎来他的首场两会记者招待会,关于他的外交风格和理念也必将受到舆论的关注。
哪些问题 年年提?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了从2008年至2013年的外长记者会的记者提问,发现有些问题年年见。
除了中国的外交思路,中俄、中美、中日、中非、中欧关系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和与金砖国家有关的问题也会年年都被记者问起。当年的热点问题更是会出现在记者会上,比如2008年,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问题被提及2次;2009年,至少5个问题与金融危机有关,还有多个问题以此为背景提出,圆明园兽首回归也成为当年的记者提问内容;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也成为记者关注的年度热点;网络黑客和叙利亚危机均出现在2013年的问题中。本组文/本报记者 桂田田
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三度出访,足迹遍布欧亚,涵盖9个国家。去年5月,李克强访问亚欧四国,从新德里到伊斯兰堡,从伯尔尼到柏林,远近并兼,亚欧并重,这是中国新领导集体践行和平发展外交理念、谋划全方位、多层次外交格局的又一次重要访问。李克强在履新后的“外交首秀”中展现了大国总理的魅力和风采,“李氏外交风格”一时风靡。
![]() |